close

那些世界級別的成功者,他們的業餘時間都花在哪了?有人專門研究了這個問題,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對「複合時間」的利用十分高效。「得到」作者馬徐駿最近在《世界名刊速讀》專欄中詳細解讀了這個話題,並為你創作了這份清單。

1. 複合時間,英文是compound time。另一個和它很像的詞是compound interest,複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利滾利」。複合時間,其實就是把「複利」這個概念遷移到時間管理上。它們強調的,都是那些當下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自身長期發展卻很有好處的事情。

 

2. 正如複利對於金錢的影響,複合時間是智力資本的複利。你如果每天都能在一些事情上有所積累,在時間的加成下,智力資本也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3. 在所有人都為當下焦頭爛額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慢下來,為未來做一些智力投資。以下這些事,就值得你每天投入1小時「複合時間」去做。

 

4. 清醒地開始和結束每一天,是用好複合時間的頭號方法。

 

5. 以積極的語言暗示開始一天。這不是雞湯,這其實說的是心理學的「自證預言」——你怎麼「預言」局面,局面就會怎麼發展。

 

6. 每天給自己一個經過思考的結束。LinkedIn的創始人里德·霍夫曼睡覺前都會問自己一些問題:「今天遇到的這個問題,哪些困難我得克服?有哪些工具、資源和有利條件我可以利用?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想不出答案沒關係,那就帶著這些問題入睡,把問題交給潛意識去消化。

 

7. 寫作,可以提升人的元認知思維,也就是對於自我思想的認知。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做決策時,會寫下自己的期望,幾個月後,再將實際結果與期望進行比較。

 

8. 每天散步至少15分鐘,能夠有效恢復身心。達爾文每天散步兩次;英國作家狄更斯每天會走個十幾英里,之後再寫作就感覺文思泉湧;貝多芬午飯後,會走很長一段路,隨身帶一支鉛筆和一疊樂譜紙,記錄音樂靈感。

 

9. 科學打盹,讓你更高效,也更有創造力。在鞏固學習效果方面,小睡1小時或者1.5小時,幾乎和晚上8小時的睡眠有相同的效益。

 

10. 閱讀,是公認的回報率最高的智力投資。很多人一生中最有價值的知識都凝結在書中,而你只需幾小時就能學到。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年輕時每天都讀兩本書;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每兩周讀一本書;迪士尼的CEO鮑勃·艾格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讀書。

 

11. 擁有可以一起學習、交流的夥伴,會給工作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突破,你可以嘗試建立自己規模化、儀式化的討論圈子。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曼,正是在和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每天長時間的散步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有關行為經濟學的理論,並因此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2. 訓練自己的情緒粒度,提升情商。情緒粒度是你能在不同的情況下,區分並識別出自己感受的能力。一個好方法,是學習外語中表示不同情緒的詞。

 

13. 定期幫自己找尋敬畏感。敬畏感會讓你除開自我,感受到更宏大的存在,有助於身體健康,也能使自己一直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比如,去接觸大自然,聽一場音樂會,看關於地球或宇宙的紀錄片等等。

 

14. 你可能偶爾會質疑自己,正在浪費時間,但請記得愛默生說過的:「人生就是一場實驗。你做得越多,就會過得越好。」


羅輯思維 2017-09-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