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恆永久】
近年社會流行『美魔女』,但我覺得還是要有個限度比較好。
以我的『個人感覺』來說,40多歲微整型還是能讓人感到風韻猶存,但過了60歲,若看來還像少女,就會讓人胃內翻滾了。
舉例來說,劉曉慶和潘迎紫都破60了,但還整得像少女一樣,我看了就不覺得美,反而覺得不是很舒服。
我認為女生,還是自然悠雅的老最美,例如林青霞。儘管她現在已經比較福態,但氣質還是很好,相較之下,我認為她就比前面二位美多了。
簡單地說,我認為女性的外貌與氣質都重要,但隨著時間愈長,氣質的重要性應是遠超過外貌的。
再舉個例子,張柏芝與林依晨。
我初見張柏芝時,真是驚為天人,感覺完全不輸年輕時的林青霞,但時間久了,就發現她的氣質較為差些(再加上那隻蝴蝶…),事實上,之後她的星途也沒有像林青霞這麼好,我認為這與她的氣質減損了她的美有關。
反觀林依晨,以女星來說,並不算頂美,但因為氣質蠻好,到現在仍有許多作品與廣告,與張柏芝恰恰相反的是,林依晨是用氣質為自己的外貌加分。
這件事告訴我們,外在的美貌不管你如何整,都是會衰退的,而內在的良好氣質,隨著時間推演,非但不會衰退,甚至還常為美貌加分。
結論是,美貌是短暫的,氣質才是永恒。
氣質可以後天養成
對個人來說,氣質還有件好事,那就是它是後天養成的,所以我們常說『培養氣質』。
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談的是氣質能透過閱讀而提升,這是指個人的部份。另一個常見的狀況,是與一群有氣質的朋友相處久了,自己的氣質也會提升。
例如,在社會新聞中,我們也可常看到兇神惡煞的犯人,若在出獄後獻身公益或投身宗教,幾年後面容也變得和藹可親,同樣的雙胞胎,若寄放在不同環境的家庭,長大後的面容看來也不相同。
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像是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會被編碼儲存在大腦的【鏡像神經元】中,也因此就能對別人的行為「感同身受」。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打哈欠,我們也會跟著打哈欠;有人笑,我們也會忍不住大笑。
事實上,我們常說的老夫老妻的『夫妻臉』也是這原因,你會發現,這些老夫妻臉部皺紋都長在同一位置,這是因為夫妻間共同生活久了,雙方都會不由自主地模仿對方表情。久而久之,面容與紋理就會愈來愈相近。所以你會發現,婚姻的美滿度和夫妻的相似度,通常是成正比的。
由上可知,雖然外在的美貌有其重要性,但以整個人生長度來說,它的重要性是不如氣質的,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氣質可以透過後天養成,這也才是我們個人該追求的(無論男女)。
註1:蕭淑慎也是一個氣質搞壞了美貌的例子。
註2:當然,還是有人不這麼覺得,像是當我把這段話告訴健民時,他很不以為然地問我『那劉曉慶免費送你,你吃不吃?』講老實話,我真的不吃耶!還是留給健民顧一下筋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