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是蠻重視誠信的一個人,但我發現華人社會中不是很重視這種東西,那有時活起來就很辛苦。
像是我們的總統馬英九說未達633就要捐款,結果最後沒捐,而韓國瑜違背競選諾言要角逐總統,對我而言都是無法接受的事,但一般台灣人卻不會覺得難接受,甚至仍然會支持這些曾經說謊的候選人。
這二天,我在二號頭目的微信號的文章《他們迷信,他們偏執,他們愛燒人,但他們最終創立了美國》看到了一段文字:
華人有個毛病,總覺得「無奸不商」,這也是一種相互進化,中國老百姓覺得商人應該奸,中國商人又無一例外有種奸像,似乎做買賣就是得動歪腦筋才行。
其實國際視野下重新審視這個問題,那種能經營幾百年的家族最大的特點不是「奸」,是誠信,他們重視的是「選擇」,而不是奇謀。
誠信本身也是個成本問題,你家在一百年間從來不賴賬,這次你陷入麻煩別人自然會出手,你通過欺騙去達成了目標,你只能騙一次,下次出問題的解決成本會把你這次的收益全給搭進去。
清教徒們在信用方面沒的說,這也是資本主義的關鍵,借出去的錢得還回去,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商業環境。如果每一個人都不守信,也會有交易,但是不會有太複雜和太長期的交易,也就沒法賺大錢。
在那本《美國通史》里,提到馬薩諸塞的一個大財閥,從做鞋開始一直到商業巨富,150年間只有日常的經營,沒有一個奇謀,也沒有一句謊言,結果就是可以不簽合同融到巨額資本,因為他們家說的話就是合同本身。
我認為這段話真不是亂說,因為在生活中,從總統到老闆到市井小民,我覺得台灣充滿了說謊卻不被懲罰的人,而在這樣的社會生活,如果你又是一個特別重視誠信的人,其實活起來是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