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峰仔發現,過了30歲後,你才會慢慢發現有些朋友家裡很有錢,只是他一直很低調;而你也才會知道,無論這輩子再怎麼賺,最後的財富可能都很難超越這些朋友。
簡單地說,這些朋友將來都會繼承大筆財產,而他只要靠這些財富本身不斷地增值(例如土地),有可能還會更有錢,於是你發現,由於『繼承』這件事的存在,使得財富【總數】這件事所代表的,不僅是個人的努力,也包括了前幾代人的努力。
所以人生真要關注的,應是【倍數】。何謂倍數?就是你將自己的財富『總數』,除以你一開始的財富『基數』,這裡所得到的數字,就是你自己用一開始的資源,最後創出了幾倍的財富出來,它代表的才是個人努力的結果。
舉例來說,一個人擁有1億,若全部都是他父親留下來的,那你會發現大家也不會給他太高評價,因為這是個【總數】概念。但若他一開始只有10萬,但最後拚到了1億,也就是說創造出了1000倍的財富,那大家就會覺得他很了不起,而這裡的1000倍就是個【倍數】概念,是他個人努力所拚出來的。二者最後的結果都是1億,但意義卻大不相同。
而當社會上很多人在羡慕他人擁有大筆財富時,我卻認為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即使富家子因繼承而擁有了1億,也比不上白手起家者憑空創造出的百萬。
所以我說,不看總數,看倍數。
連結:《不想輸》系列文章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