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元朝為什麼能統一中國?

這幾天,我在向你介紹波音老師的新書《草與禾》。這本書,講的是中國歷史上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融合的過程,視野非常大,也幫我想通了很多問題。

比如,為什麼作為游牧民族的元朝能統一中國?

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可以隨口給很多個。比如成吉思汗特別偉大,蒙古人當時使用的戰術特別有效等等。但是你不覺得嗎?這些答案的說服力都稍稍差一點。

你想,中國那麼長的歷史,北方的草原上崛起過多少英雄啊?在元朝之前,他們對農耕地區的入侵,頂多也就是打到長江流域。至於有效統治,頂多也就是到淮河流域。徹底能滅亡南方政權的,一個也沒有。五胡亂華那麼長的時間,也沒有跨過這道邊界。所以,元朝統一中國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一些此前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我們從一個特別小的細節說起。

元朝的創始人,鐵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他的創業起點特別低。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可能也就是朱元璋比他起點還低,朱元璋是乞丐和和尚出身嘛。

9歲的時候,鐵木真的父親就被仇人殺死了。家裡的頂樑柱就沒了。然後,一家人被本部落的人趕出去。所以,鐵木真後來的奮鬥中就沒有本部落的親戚摻和進來了。跟他一起創業的19名部下,除了他弟弟以外,都是草原上其他部落的人。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這些人宗教信仰還不一樣。鐵木真信的是薩滿教,其他人,什麼基督徒、穆斯林、佛教徒,都有。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在草原上一個勢力崛起,通常能依靠的力量,就是血緣和宗教,鐵木真一樣也沒有。

清朝的創始人努爾哈赤的情況也很類似。1583年,他號稱是「十三副遺甲起兵」,只有13副鎧甲,意思就是他起步是很小的一個團隊。清朝後來也是成功地統一全國。

這是不是偶然的巧合呢?鐵木真和努爾哈赤,這兩個人的這種不依靠血親、部落組建創業團隊的做法,在草原上是非常另類的。在草原上,生活那麼艱苦,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扶持,那是生死攸關的。要打天下,不靠血緣靠什麼?

靠血緣紐帶打天下,好處是初期很容易,能夠很快打開局面。但弊端是,成事以後,因為大家都是親戚,必然雨露均沾,好處大家分,權力也是大家共享。這樣一來,就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權力中心了。再想擴張戰果,就難了。

努爾哈赤身上就有一個例子。他的創業團隊里,就有他一個兄弟,叫舒爾哈齊。剛開始是得力助手,一旦有點成績了,親哥倆,就有點分庭抗禮的意思了。最後,是努爾哈赤採取了斷然手段,先是圈禁,然後殺了這個舒爾哈齊。要不能形成一個單一而且有力的權力核心,後來的事業根本做不大。

不過話又說回來,努爾哈赤之所以能下決心這麼做,也是因為他起家的時候,沒有依靠家族的力量,殺兄弟的時候才沒有那麼多阻力。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努爾哈赤的隊伍里有各種各樣的親戚,叔叔嬸嬸表哥堂弟一大堆,大家都對你有過一點小幫助小恩惠,他要殺兄弟的時候,說情的勸架的絡繹不絕,這個刀就舉不起來了。

另外兩個草原英雄就很典型。遼國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就是靠部落起家,一生都受到各個部落的族長和家族兄弟的掣肘。金朝的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也是靠部落起家。那他一輩子都必須要照顧本部落各個族長的利益。在這樣的力量格局下,你成為一方勢力不難,但是要想團結草原上所有的部落,成為一種橫掃天下的力量就難了;你想兵強馬壯不難,但是你要是想插手別的部落,做組織上的根本改革就難了。

我們回頭再看鐵木真和努爾哈赤。他們沒有依靠血緣組建團隊,初期奮鬥當然很艱苦,但成事以後,反倒有條件大刀闊斧地改變原有體制,也就是把傳統的血緣社會、部落社會徹底改造成一個極有戰鬥力的軍事組織。

這就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兩個如雷貫耳的詞:蒙古帝國的「千戶制度」和清朝的「八旗制度」。這兩個制度,名字不一樣,細節也不一樣,但是本質上是一回事。就是把草原上鬆散的部落,變成一種全新的組織,既是軍事單位,又是基層社會組織,戰鬥力大大提高。

所以,元朝為什麼能統一中國?我們從這個角度能得出一個答案:因為草原上第一次出現了擺脫傳統血緣關係的組織樣式。這是此前的草原英雄沒有能做到的。

那從這個角度,我們也能進一步知道,為什麼元朝和清朝能夠維持那麼大疆域的帝國的統治了。要知道,大疆域帶來的統治困難,不只是大,而是多元。如果陷在任何一種視角裡面,不管是農耕本位的視角,還是草原本位的視角,都搞不定這麼複雜的帝國。

就像鐵木真能夠跳出家族部落本位,才能統一整個草原一樣,蒙古帝國也是因為能跳出單一的文化本位,才能統治那麼大的帝國。

你發現一個現象沒有?元朝之前,所有的統一朝代的國號,都來自於周朝的某個封國的名字或者某個地名。比如,漢朝的漢,很明顯是因為劉邦曾經被封為漢王,一個地名。後來的魏、晉、隋、唐、宋,都是這樣。這也暗示了,這個朝代是從某個地方勢力起家,然後才發展為全國性的政權的。雖然它是個統一的王朝,但是它的視角還帶有地方性的基因。

而到了元朝,這個「元」字就不是地名了。是元世祖忽必烈從《易經》中找了一句「大哉乾元」,取了這個「元」字。你看,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成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和視角的限制。

在元朝統治的過程中,這個優勢也是體現出來的。

對於元朝,以往的歷史評價一直不太高。認為只是個轉瞬即逝的朝代,只有90年嘛,基本什麼也沒留下。其實不然,元朝的歷史作用非常大。你想,它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草原和中原合二為一的混合政權。統治的地方不僅包括了中原農耕區和草原游牧區,還包括了女真人起家的東北叢林和有獨特宗教的青藏高原。忽必烈同時擁有多個身份:他既是蒙古大汗,也是中原的君主,同時他還封西藏高僧八斯巴為國師。在元朝,中原和西藏的整合程度大大提高,可以說是為今天中國的版圖打下了最初的底子。

這套邏輯,雖然元朝後來很快滅亡了,但是在清朝人手裡被發揚光大,各個地區各種文化之間互相支持、互相牽制、環環相扣、合理嵌套,形成了一個超級穩定的結構。所以,別看元朝時間短,但是它發明的這套玩法,可支持清朝成功統治那麼大疆域將近300年。

明白了這個邏輯,你就能看懂元朝的很多現象。比如,為什麼歧視儒生?有所謂「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嘛。因為儒生代表的觀念秩序,只適用於很小的一塊農耕地區。不用儒生,不是歧視,也不是壓制漢文化。而是這一套在元帝國的那個大邏輯里沒有用。

再比如,為什麼元朝那麼重視「色目人」?不是什麼種族不平等,而是因為來自西亞的色目人特別會做生意。元朝就是通過貿易把那麼大疆域聯絡起來的。

你看,元朝,不是中國歷史的一個插曲,更不是一個外來政權對中國的奴役,它是中國自己文化基因里自帶的草原和農耕兩種文明方式融合的新成就、新高度。

從此,中國歷史就完成了一個更高層次的整合啊。

薦書:《草與禾》 在中國歷史大事件背後,草原文明究竟扮演著什麼角色?推薦你讀這本書,原價¥29.4,9月17日至23日,得到App特價14.99。

羅輯思維 2019-09-19/策劃人:李子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