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關粉專的事。
前年回台後沒多久,我就在2018年8月於臉書開了《峰言峰語》粉專,彼時,臉書的紅利早已消失,而一堆人在抱怨臉書的粉專觸及率愈來愈低。
就在這麼糟糕的運算法下,我的粉專卻逆勢前行,僅靠著文章的傳播,粉絲數從0人一路成長到5.5萬人,而這還是在我關了好幾次粉專的狀況下,這成長率超過不少同類型的粉專,我自己也嚇了一跳。
但在2020年9月我發完最後一篇文章後,我看到讚數高達 7000,甚至被分享了1千次,終於下定決心要關掉粉專,原因是:太喧擾。
在經營粉專的那陣子,我發現影響力愈來愈大,不但常有媒體轉載我的文章,甚至有立委私下約我吃飯,也因為我聊政治話題,同時也引來了側翼粉專的攻擊。
為了應付這些事,我花了不少無謂的時間,慢慢地,我也發現在臉書上發文很不開心,最終,在去年9月,我毅然而然地關掉了粉專。
老讀者都知道,我從20年前開始寫部落格,初心就是純粹心情的抒發,而不是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我其實並不反對擴大影響力,但如果最後是帶給自己(甚至家人)困擾,那這種影響力就不是我要的。
痞客邦不同,它不像臉書,會將我的文章主動推送到一堆人面前,相反地,你如果想看我的文章,必需【主動】過來我的部落格,這種門檻,幫我過濾掉了很多我不想要的讀者,而這是我決定要重回痞客邦的原因。
做任何事,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我寫文章,不是給傻B看的,更不是讓傻B來攻擊我的,而只是在浩瀚的網海中,尋找那淡淡之交,尋找那一點點的知音。
從臉書粉專讀者,我也判斷出了會來痞客邦的讀者受眾面貌,基本都是高知識份子居多(而且是有 sense 的高知識份子,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憤青),不過這也是廢話,你覺得腦殘會來我的部落格嗎?
我年輕時有個夢想,心想能在大學任教,傳授自己學習與創業上的心得,但後來我某位在大學任教的朋友聊到,現在學生都很混,包括研究生。
我心想,這不是我要的啊!跟一群沒有興趣聽你課的人講述你的人生經驗,這無異是對牛彈琴呢!這不是分享,而是痛苦,從此我打消了到大學任教的念頭。
慢慢地,我才發現,痞客邦才是最符合我心裡想法的那個型式,來到這部落格的人,但都是想聽聽你講話的人,他們因為聽得懂,也覺得受到啟發,所以願意過來。
這蠻好的啊!不就是我一開始想去大學任教的初心嗎?因此更堅定了我繼續留在痞客邦寫心情的習慣。
事實上,就算有了上述的門檻,我發現自己每篇文章也都約有500人會過來看,算一算,也等於大學10個班級的人數了,這已經不算少,而我也認為足夠了。
我不希望臉書動輒十幾萬人的閱覽量與沒事就破百則的留言,也不希望大學裡那種為應付的對牛彈琴,痞客邦這裡的狀況,剛好是讓我感覺自在的互動。
這樣蠻好,我想說說話時,也有人願意聽,這種淡淡之交,才是比較讓人自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