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談生太多,談死太少
我們這個社會,談生太多,談死太少。
有些議題,明明很重要,而且受眾也很廣,但似乎多數人都在避談,例如前幾篇談到的《性專區議題》。
避談重要議題的結果,它不會消失,往往反而產生了更壞的結果。
另一個議題,則是死亡的議題,像是安樂死。
像現在愈來愈多人不婚不生,那很明顯地,老了就沒人照顧(你去找社福人員或看護,也至少要有清醒與一些行動能力),有時滿身病痛又沒人處理時,保證讓你生不如死。
前體育主播傅達仁活到痛不欲生,最後選擇到瑞士安樂死,他的臨終遺言是『我花了300萬,竟還要客死他鄉』。
更何況,有多少小老百姓有300萬去瑞士求死呢?就算有,這些錢拿來做善事、或美食、或旅遊不香嗎?一定要花巨資買死嗎?
地主民代與官員的錢多多,子孫滿堂還有僕人伺候,可以不用談安樂死,但小老百姓呢?難道期待貓狗幫你送終?
家財萬貫的地主與官員可以不談,相關法條可以不立,但小老百姓不能不管。
況且別忘了,傅達仁還有小孩幫他處理安樂死,但有多少人沒小孩呢?所以這問題不去討論可以嗎?
因為,等到你慢慢沒什麼行動力,而又被病魔折騰到無法去討論這議題時,那時保證你生不如死,最慘的是,還無法死,因為沒小孩幫你一把。
有小孩的也別高興,因為如果你沒有像台灣地主那樣的財富,沒有很多僕人和財富照顧你,講真的,你拖垮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家人,因為小孩有可能因為照顧你而失去他應有的生活。
也就是說,你的小孩有可能因為你的生,而如同死去。
我們這社會,討論了太多生的事,包括吃喝玩樂,媒體整天看到的都是這些,但對於死,這社會談得卻少到可憐,說是噤若寒蟬也不為過。
談生太多,談死太少,最後必然,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