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函照登:台灣夜市的未來定位
(連結:2023)
先前關於夜市的評論(見留言),讀者 Jerry 的留言蠻有見地,跟大家分享一下。
=====================
這問題可以先從價格來看。
攤販夜市一般租金低、也幾乎不用繳稅、幾乎沒有勞健保勞退、也沒有冷氣冰箱電費、營業場所也沒有消防安檢、水質衛生也不用檢測、也不用定期消毒,各種費用都是最低的,所以夜市當然要便宜。
但這是不公平的競爭啊~政府允許攤販如此低成本的存在,還拿來推成台灣觀光景點,然後去競爭那些有在繳稅的小店家,真的是蠻莫名其妙的……
還記得鬍鬚張滷肉飯10年前漲價被批評到董事長出來道歉的事件嗎?因為有夜市攤販,大家都覺得滷肉飯應該是30元,所以餐館賣滷肉飯也不能貴太多。
但是餐廳的成本又不一樣,搞到最後,只要是攤販在賣的食物,基本上餐廳都賣不了,因為價格提不上去。消費者對於庶民小吃根深蒂固的價格認知是非常難改變的。
這也是餐飲業長期以來低薪很大的一個原因之一,因為……就賣不貴啊!鼎泰豐炒飯加個醬油50元就被罵翻掉了….講到最後,就是大家對吃的消費認知被攤販夜市給破壞掉了。
那現在夜市為何貴了?因為原物料漲+缺工+租金。夜市攤販很多前面說的費用都不用付,所以攤販最大的成本就是食材。而食材又是這一片漲價中,漲幅最高的部分(相比人事租金),加上本來售價就低,所以那個漲價的幅度感受很深。
水餃漲到9元感覺要你命,雞排60漲到90覺得很可怕,但三媽120漲到150覺得還可以。
其實在日本,吃過屋台料理(路邊攤)就知道了。屋台料理本來就比店家貴,因為這些屋台每天都要交通來回,而日本的交通費非常的高,所以屋台料理自然也就不會便宜。大家吃屋台也只是感受個氣氛罷了。
我是覺得政府應該還是要想辦法讓夜市攤販跟店家公平競爭,然後區隔市場。該花的要花啊,讓攤販提高品質,基本費用在那邊,攤販要生存,就只能推陳出新,想辦法提高價格,不然一直殺價競爭,你抄我我抄你,結果從南到北大家都一樣了。
然後不能漲價,那海鮮肉必須要吸水澎發,東西不冰還都不能壞,那最後就是什麼都是化工的,才能又快又好吃又便宜啊!所以到最後,吃夜市不如吃便利商店就好啦~衛生多了,不用人擠人,還有冷氣吹呐~
你說攤販提升價值,要創新談何容易?如果你懂市場還會依據市場需求做創新的話,何必做攤販。
所以攤販夜市是拿來體驗的,要好吃好玩要乾淨好停車!沒有這些功能的夜市基本上已經開不起來了。
夜市不是拿來生活消費的。生活消費的部分功能,最終會被小餐廳&便利商店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