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老婆聊到,如果真有天回台灣定居,我會考慮再搞個事業留給小孩,即使是個小生意也行。
我假設小孩將來會有二條路選擇,一是在美國生活,另一是回台發展,由於我相信美國是『肯努力就餓不死,有才華就能賺到錢』,所以不需要留給她什麼,但若她和我多數朋友一般,最後是在台灣發展呢?
就我2015年所觀察到的,就算你是好學校出身,起薪還是不理想,而且再打拚個數十年後也不會太好,此外,將來她所面臨的必是個比現今還低薪的年代,若是如此,那我還要指引她去做上班族嗎?
若不走就業,那就是創業。
然而,在2015年的今天,台灣白手起家者多以失敗告終,更多我所知道的是,富二代們運用上一輩的知識、人脈、財富……等資源而發展的愈來愈好,而如果我明明看到發展最好的朋友都是繼承家業,那我如何能告訴她自己創業會更好?
早期我所知有限時,我認為人生就是要從零開始打拚,但當我所見愈多時,才理解到在年輕時有些資源起步,能讓努力的人更能發揮。於是,我慢慢地接受為小孩留下些資源,而不是孑然一身的告訴她將來要好好努力。
此外,我也跟老婆說,這時候由我來創業會有幾個好處:
1、這階段的我,知識與經驗都到了一定,邏輯上,成功的機率會比小孩將來創業大
2、愈往後的時代機會愈少,這時代的我們的機會比她們的多
3、就算現在開頭規模很小,只要我做對方向且不要太擺爛,那20-30年後,時間的複利會把這小生意變大,至少是很穩固
還有件事也造成了我觀念的重大轉折,那就是我看到更早工業化的歐洲,很多企業都是世代承襲,也因為追求的是長期價值,所以經營績效遠比上市公司好
其實,在我的觀念中,小孩不會因你留下財富而變得墮落,只會因為你的教育方式不正確而墮落,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我很少在台灣看到『富不過三代』的現象,更多的反而是許多富二代還是很努力。
最後,我跟老婆說,自己仍要去做這件事的原因在於,我不想做個明明已知道趨勢卻仍無動於衷的父親,就算這事業沒成,我在她長大後仍能很驕傲地說:『老爸付諸行動了,雖然最後我沒成功,但至少我沒有愧對自己的人生。』
鏈接:【小店學堂】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