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峰仔曾遇過不同的台灣老闆私底下反諷員工說:「既然員工這麼厲害,為何不是他們當老闆?」暗示自己是能力好才能當上老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誠然,對於少數白手起家的台灣老闆,如王永慶、郭台銘,我們應給予喝采,因為這些企業家在極為貧乏的資源下,憑著自身的才華而創造了財富,更有許多在成功後仍專心實業而不炒地皮,確實帶動了社會進步。

然而,若你打開上市公司的名單,包括遠東集團、日月光集團、國泰集團、中信集團、王品集團、台南幫……會發現絕大多數的台灣老闆原先就是日劇時代的地主,接著又遇到了400年來台灣的最大機遇而創立了企業(1960-1990年的農業化轉工業化社會),成功的主因是『父輩的雄厚資金』與『照抄西方企業模式』,過程中資源豐沛又没有獨創的想法(註1),所以很難歸因成功於他們的能力較好,因為在這樣的條件與機遇下,不成功反而很難。

至於是「白手起家企業家」還是「地主企業家」更能代表台灣老闆這個概念呢?峰仔以為,若以數量來說,絕對是『地主企業家』更能代表(註2),而這也是我網誌常談台灣老闆的特性:他們靠著祖上龐大的資產,趕上了台灣四百年來最大的機遇,當機遇消失時,再勾結權貴民代以制定不公法律,先透過匯率、稅率、利率、水電補貼……來跟『政府』凹錢,再運用各類奇葩法規來凹『勞工』的工時與薪資,最後再炒高土地價格將『全民』微薄的積蓄拿走(註3)。

結論是,對於白手起家且不炒地皮的企業家,峰仔衷心佩服,至於一邊跟全民凹錢,一邊誇耀自己的地主企業家時,那真是『當了婊子還立牌坊』啊~~

 

註1:舉例來說,台灣Dram與太陽能面板產值在世界算屬一屬二,若在這些產業中,台灣都沒有關鍵技術,只是透過龐大的資本操作和向政府凹錢而成功(匯率、稅率、水電補貼,最後當然是全民買單),然而在這麼好的條件下,淨利竟還不到5%,說穿了,若沒有台灣政府的大量補貼,這些地主企業家包裝成高科技的低科技,很難存活。

註2:你會發現,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通常都會侃侃而談自己是白手起家,因為這是他們最引以為傲的事,但人數極少,媒體報來報去就是那幾位。相反地,地主企業家為彰顯自己能力超強,通常不提自己豐厚的家底,然而台灣老闆多是這一類型。

註3:承上,日月光張虔生算是上述『台灣老闆』的典範,但就像多數的台灣老闆,他原先是很低調的,若不是後來負面新聞不斷爆出(家族炒作土地、排放廢水、新加坡國籍、養小三、員工抗議……),我們很難知道他的狀況,然而他不是特例,當你了解愈多,會發現台灣老闆都是或多或少的張虔生。

連結:張虔生家族煉金地圖大解密 / 張虔生為何要當新加坡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