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連結:今年起,開始轉移到金石堂購物》談到了我開始轉移到金石堂買書,衍生出來的另一個話題是:台灣的網站普遍做得不理想,這主要來自我長居大陸後的二相對比。
舉幾個例子。以『百度』和『奇摩』,百度我通常很快就能找到我要的,但奇摩還是常跳出一些有的沒的,此外,奇摩新聞很糟糕,某政黨的水軍明顯偏多,以致於我現在已轉移到google上。
再談購物,以台灣的『PC home』或『露天拍賣』來說,介面其實並不友善,亦即使用起來的流暢度不佳,然而,在介面外更重要的機制,如交易安全、物流查詢、賣家評分…………等,台灣的網站都差大陸的淘寶或京東許多。
再談購房app。大陸我常用的是『搜房網』,台灣則是『591』。台灣的591的介面流暢度不如大陸,更重要地,它的搜索功能並不強,資訊也不夠完整,舉例來說,實價登錄的價格應可以拉進去的,但它做不到。
所以如果有與大陸對比,會發現台灣的網站設計不良是一個普遍性的現象,對於此現象的解釋,人們最常提及的原因是台灣沒有人才,但我有不同看法,我認為根本原因,其實是台灣已成了個『無法讓人才發揮的環境』。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台灣現在年輕人都沒資本,更有甚之的是,現在許多學生通常就有學貸的負債,所以他畢業後很難存錢,因為高昂的租金與貸款(房貸、車貸)早已吞蝕掉他已低的薪資,而當你整個制度都在剝削年輕人時,會發現他們連冒險的資格都沒有。
舉例來說,我這幾年有想過如果回台灣,要做哪一類型的創業,一開始我想的是網路,因為台灣做得很糟,而且我有發現機會,但我想了很久後還是決定先放棄,主要就是資金問題,因為網站絕非一開始幾十萬的建制成本,更大的花費其實來自現金流產生前那幾年的營運費用時,而這幾年的營運費用你沒有千萬、甚至上億來燒,其實即使是正確的想法,都會失敗。
你說不靠自有資金,來找創投,但台灣創投沒有美國那種水準,他們不敢冒險,不敢投資,除非確定你有正向現金流,但這不是廢話嗎?有正向現金流我還需要你創投幹嗎?所以台灣創投界的知識不足,也導致他們比較不敢投資網路,而寧願將資金投入傳產業。
好的,「剝削年輕人的制度」+「台灣創投的無知」這二個大環境就是我所說的,台灣沒有讓人才出頭的『環境』,而不是說台灣沒有人才,這個環境其實是他媽的貪婪的三四年級生搞出來的,但他們卻常怪年輕人不長進。
所以在台灣你還是能搞網路,只是你要有個富爸爸,至少幾十億的資產,像我看到六年級生比較成功的林之晨《連結:也談林之晨》,也是有個超級富爸爸,因為有足夠的錢和人脈,才能讓他這樣搞。
我的意思是,在台灣網路真要成功,只有富二代能玩,但富二代畢竟是少數,所以會抑制了整體投入的人數,人數不夠,這產業就比較難百花齊鳴,所以台灣網站做得爛,並非沒有人才那麼簡單,真實的原因,其實是『沒有讓人才發揮的環境』。
連結:也談林之晨
連結:《不想輸》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