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熱の2023中國:就業難、創業難
(連結:2023)
講老實話,現在台灣的就業、創業環境,確實不如台灣的70、80年代,但比起對岸,應還是好上很多。
很多事是比較出來的,20年前的中國,其實是機會很多,但現在的中國,真的是卷到不行。
別說什麼,連新產業的電動車,都可以卷到每間都賠錢(BYD除外),然後我認為的創業天才雷軍,也被卡在電動車產業中而動彈不得。
相反地,在台灣,財團在關稅、貨物稅的保護下,每隻都過得肥滋滋的,然後全民要花巨款去買他們的車,這情形同樣在保健食品也發生。
近年很多人說台灣企業被卷出中國市場,說是因為競爭力不足,但我個人認為,比較不能這樣比,因為對方體量太大,那種頂尖的高手就特別多,不是台灣被卷出中國,就連很多中國企業,都被卷到倒閉,因為競爭的慘烈。
舉例來說,淘寶你如果有注意的話,很多商家明明做得非常好,但過一陣子就倒了,因為頭部玩家只能有一個,你再優秀,也只能容得下第一名。
此外,你再注意中國淘寶和台灣蝦皮,中國淘寶的賣家客服是態度非常好的,不太可能發生你詢價就封鎖你的現象,但如果你在台灣蝦皮買東西,常常多問個二句就被封鎖。
很好笑的是,台灣蝦皮賣家還整天在靠夭競爭慘烈,我就問問,競爭真的很慘烈,有可能因為顧客多問二句就封鎖嗎?結論是,顧客太多,你才敢封鎖顧客,利潤太厚,你才敢挑顧客。
(每個人對利潤多的定義不同,所以我們由行為來解釋,客戶多或利潤夠,你才敢封鎖顧客,沒錯吧?)
又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台灣很多店家還是有每周休息一天的,甚至還有休到二、三天的,但中國的店家,沒有那種周休一的,都是一年卷到底,因為一周休息個一天,可能消費者都跑去競爭者那了。
然後中國今年吧!青年人失業率高達20%,又導致了消費力不足,於是商家在競爭多、消費減的狀況下,又倒了一大批。而我個人認為,這狀況可能在未來,也不會改善太多。
講講我身邊的例子吧!幾年前的中國,比較沒有人偷渡到美國了,但最近認識的一些中國朋友,又開始偷渡到美國去,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國找到好工作愈來愈難。
財團卷、製造業卷、服務業卷、工作者卷……中國每個地方都在卷,過度的競爭,真的使全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台灣當然不是說有多好,因為還是全球最高工時、最高房價、最高物價、最低薪資(綜合而言)的已開發國家,但對比中國,老實說,一般人的壓力還是小很多。
只能說,如果你要鍛鍊能力,確實可以考慮到中國,但如果你要更好的待遇與生活,還是往歐美跑比較好。
像中國體量這麼大的國家,頭部效應其實非常明顯,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人活,其它全倒。
也因此,個人認為,對多數人來說,其實現在的中國,是不太適合工作與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