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學歷,經歷,到底哪個更重要?
劉潤 2021-09-22(原文出處)
確實,很多人找不到合適和喜歡的工作。
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
倒在了一輪又一輪的面試,被人力資源部一次又一次攔在了門口。
許多應屆畢業生是這樣。許多工作多年的人還是這樣。
為什麽?
也許,是因為不理解職場和公司的本質。
職場,是一系列人與事的集合,希望找到有能力的人,來解決相關的事。
公司,是一個為了目標而共同奮鬥的戰鬥團隊,希望找到有能力的人,一起實現目標。
找到一個具體的人重要,但是找到匹配的能力更重要。
能力,能力,還是能力。
只是,要怎麽體現和判斷一個人的能力?
— 1 —
學歷,重要嗎?
我特別想說,學歷不重要,那只是一張普普通通的紙。
但是,我不能。
因為那張紙,是判斷能力的重要依據。
人力資源部可能會告訴你,我們沒有學歷的門檻,公司里還有初中和高中文憑的同事,我們只看重能力。
HR說的可能沒錯,但是,他要怎麽判斷你的能力呢?
還不是要回到那張紙。
我畫過一張圖,解釋學歷和能力之間的關系,為什麽學生們應該好好學習,爭取到好的學歷和成績。
公司招聘一名新員工,招的不是那個人,而是那個人攜帶的能力。
對於能力的要求,公司會畫一條線。在這條能力水平線上的,招。否則,淘汰。
985,意味著什麽?
985,是紅色的區域。意味著匹配度可能更高,也許有80%的概率,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人。
假如想錄用8個人,只需要面試10個985就能把他們全部找到。
那211,意味著什麽?
211,是橙色的區域。在水平線上的比例,明顯要少了很多。可能,只有25%的概率。
意味著想要錄用8名員工,需要面試32個人。
普通本科呢,意味著什麽?
普通本科,是綠色的區域。也許,只有10%的人在水平線以上。
如果想要錄用8個人,公司需要面試80個人。
專科呢?高中呢?初中呢?
也許,也許只有5%,甚至1%。
想要錄用8個人,公司需要面試160個人,甚至800個人,才能把這些符合能力的人挑選出來。
所以,看懂了嗎?
相對低學歷的人中,一定也有優秀的人才,但是,對於公司來說,把他們挑選出來的難度太大,成本太高。
不划算。
谷歌確實也有天才的高中生,但是,谷歌會去高中開招聘會嗎?
招聘,是成本和匹配度之間的遊戲。
是公司願意花多大的成本,去找到匹配自己需求的人。是準備面試10個人,還是50人,還是200人,還是800人去找到符合能力要求的人。
學歷,並不完全意味著一個人是否真的優秀,而意味著被選擇的概率大小。
學歷更高的人,被選擇的機會更多。
也許有些人不服氣,我雖然學歷低了些,但是我能力很強,公司失去了我,是他的損失!
對於你來說,也許很不公平。但是對於公司來說,可能一點也不重要。
因為公司招到了符合他要求的人。重要的是,每個進來的人都要符合能力標準。至於那些沒進來的,遺憾錯失的,不重要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但是我寧願放跑一千,不可錯招一個。
所以,學歷很重要。
學歷,代表著被選擇的概率。
— 2 —
經歷,重要嗎?
經歷,也很重要。
我面試過很多很多人,經常有人和我說:
我雖然簡歷看上去沒太多亮眼的東西。但是,但是,我是很有潛力的!請你一定要相信我!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
簡歷上沒有太多經歷,如果是應屆畢業生,還能理解。是青澀,是懵懂,是不成熟。但是,一個已經幹了五六七八年的人,還沒有什麽亮點……
然後,他說給一個支點,需要一個機會,就能撬起地球,能回報你整個世界。
請問,你信嗎?你敢信嗎?
每當有人這麽說的時候,我腦海里都下意識閃出一個問題:
如果這個人很有潛力,為什麽這麽多年,都沒有在原來的崗位上發揮出來呢?
可能,這個人沒有能力。
可能,這個人有些能力,但是他不敢嘗試和承擔。
所以,潛力要如何變成能力?
必須經過時間的淬煉,熬出那些珍貴的經歷。只有經歷,才能把潛力變成能力。
經歷,是把潛力,沈澱為能力的成本。
你願意為自己的經歷,付出多大的努力和成本?
有沒有一直學習?有沒有一直試錯?有沒有一直挑戰更高難度的事情?有沒有承擔更高難度的指標?
在面試和與人的交談上,我不太看自我評價,因為過往的經歷就是最客觀的評價。
別看一個人對你說了什麽,而是看他自己做了什麽,做到了什麽。
幹過什麽,比他說能幹什麽重要得多。
然後,看看他在經歷里面,到底扮演了什麽角色,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他說自己曾經西天取經,很好。這是了不起的經歷。但是你繼續問,你一定要問,你是唐僧,還是孫悟空,還是豬八戒,還是沙和尚。再怎麽說,也必須是白龍馬吧。
但是很多人問到最後,可能只是那根同行的扁擔。
最後的話
所以,為什麽很多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
因為沒有被需要的能力。或者,沒有體現出應該具有的能力。
當我們說一個人背景好,能力強的時候,到底是在說些什麽?
就是在說,這個人學歷高,經歷好。
學歷,往往是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
經歷,往往是後面其他工作的最重要的一片瓦。
商業世界,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能力,在和別人進行價值交換。
在價值交換的時候,我們選擇了別人,同樣也需要別人選擇你。
我們的勤奮和努力,是為了能有選擇的權利。
但是,為了能提高一點被選擇的概率,需要我們繼續勤奮和努力。
畢竟,有時候決定人生的選擇,就是那麽一兩次而已。
劉潤 2021-09-22(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