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連結:回小哈問題1:如何訓練觀察力?》,我有談到時代不同,機會愈來愈少,但如果保有一定的好奇心,還是能找到商機的,這篇文章我以台中為例。
限制
只不過,我這篇談的主要是屌絲創業,而所謂的屌絲創業,有個限制是必需了解的,那就是:資本。
峰仔這十年很少看商周的原因,主要就是感覺它比較不能再給我新的啟發,而這有二個原因。首先,在看商周的前五年,我已慢慢地歸納出通則,此後我發現再看商周也難有新的收獲,所以減少了我再閱讀它的誘因。
其次是,商周報導中,很多大老闆吹得很厲害,但你會發現超過90%的個案都沒有參考價值,原因就在於起點不同,再講白些,就是起步的資本不同。舉例來說,擁有半導體封測技術的工程師,也無法創造日月光,但出身地主世家,擁有龐大資本的張虔生,卻能招攬工程師去創立最大的半導體封測公司。
事實上,台灣財經雜誌所報導的重點,都並非真實的成功原因。在美國,成功的主因是創新,但在台灣,主要的原因卻是資本,這點我在前文《連結:台灣只有地主而沒有企業家》有談過。只不過,如果記者去報導這種『真實』,地主企業家肯定拒絕採訪。
所以結果就是,在媒體上我們看到了財團老闆不斷吹噓他成功的策略,卻絕對閉口不談他所繼承的龐大資源。這點不僅存在於台灣大老闆,就連頗有名氣、台大畢業的網路年輕創業家,都會在書中跟你說錢不重要,而絕口不提他的身世。連結:也談林之晨
最後,高資本的產業因為競爭者少,所以會比小資本的產業來得容易成功,這種需要大資本的創業良機,我網誌有談過一些,ex. 月子業、家具業、娛樂業……但我認為屌絲沒有能力進入,所以這篇文章也不談。連結:High Air、破解IKEA
行業
再來談談行業別。
其實觀察早年台灣許多白手起家成功的例子,多跟他們所在的行業有關,最常見是因為做學徒而慢慢熟悉了某一產業,然後在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中,以極少的資金而獲得成功。
但在這時代很難,因為多數的我們,可能都在大公司或已成熟的產業中做,本身所從事的都已是極細的分工,ex. 業務、行銷、會計、倉管……而不是個稀缺的技術別,因此也很難有機會像60-90年代的中小型企業家去白手起家。雖然這時代還是會有些這樣的機會,但可能不是一般人所能接觸到的,例如我曾舉過例子的鑄劍業。連結:一蕭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除此之外,這時代當然也有新產業可做,例如美國、大陸都有許多新銳的網路創業家是白手起家,但這在台灣很難,主要就是做app通常所需要的資金也極為龐大,而台灣的創投業不如美中成熟。我曾在網誌上以痞客邦為例,說明了連何飛鵬這樣有經驗、有資本的創業家,成功率都不到1%,更何況經驗與資本都不足的屌絲。連結:創意重要,錢更重要,以何飛鵬投資痞客邦為例
所以不需要龐大資金、行業專業相對低、風險相對小、現金流又安全的(每天收現金),我個人會比較推薦餐飲業,這種小店成功的話,至少就賺個經理級的薪資,如果能複製到十間店,那個人年收入應可破千萬(但對於多數人來說,沒有複製十間店的能力,所以這能力需要培養)。
是的,峰仔這篇文章,不跟你談虛的(例如很多財經雜誌告訴你要投資年報酬率10%的標的,卻說不出是什麼標的),不跟你談大資本,不跟你談網路……因為這些產業,我認為屌絲都沒有入場券,我跟你談的,是很小很小的生意。
很重要的一個邏輯是,對於屌絲而言,一開始最好別去想大,因為想大的話,你永遠無法行動,你只有想小,才能行動,你能行動後,才有機會成功,你成功後,才有機會做大。
三個小商機
1、好吃的魯肉飯在哪裡?
如果你是台中人,試想一件事:『台中哪裡有好吃的魯肉飯?』
這件事我問過不少台中朋友,但都沒有人回答的出來,比較多台中人會說《李海》《財神爺》《魯肉義》這三間。但如果你真的有吃過,會發現第二市場的李海魯肉飯太鹹太柴,弘孝路上的《財神爺》則是油到不行(有1/3碗的飯都在油中),漢口路上的《東興魯肉義》也是太肥。
這三間會出名,我認為是老店效應,但如果你嘴巴刁一些,會發現都不好吃,反倒是高雄上來的《高雄周》與台中《龍品魚丸》的魯肉飯還算不錯,但也不能說是做到非常好。
結論是,台中可能沒有好吃的魯肉飯,我知道這答案讓人很難相信,因為一個超過200萬人的城市,竟沒有間像樣的魯肉飯,這並不符合常理,但現實生活中確是如此。
而商機是從生活中的不便開始的,如果你也喜歡吃魯肉飯,如果你家附近也沒有好吃的魯肉飯,如果你覺得現今的魯肉飯還能再精緻化……那對你而言,這就會是個好機會。
2、台中只容納的下一間瑞穗林嗎?
峰仔也很愛吃臭豆腐,但問題是,諾大的台中,好吃的臭豆腐店竟然很少。
就我的美食地圖裡,台中最好吃的臭豆腐有三間:自由路上的《瑞穗林》、美村路上的《梁婆婆》、西屯路上的《阿醜》,而這三間中,我又最推薦《瑞穗林》,我想它也是最多台中人推薦的,而如果你曾到過這間店,會發現老闆靠著臭豆腐就削翻了。
問題是,我住在北區,要常跑去吃瑞穗林是有困難的,我家旁邊雖有賣臭豆腐,但味道與瑞穗林相差甚遠,以致於我常想,如果家旁有間瑞穗林那該有多好?而我相信很多台中人的家附近,都沒有這樣的臭豆腐店。
而以整個台中來說,別說10間瑞穗林,我認為就算是開了 100 間瑞穗林,生意都會很好,但放眼整個台中,真正好吃的臭豆腐店只有三間,那其中就會有機會。
同樣的問題來了,如果你也喜歡吃臭豆腐,如果你家附近也沒有好吃的臭豆腐,如果你覺得瑞穗林的用餐環境還能再優化……那對你而言,這就會是個好機會。
3、步數所及的好麵包店在哪?
我愛吃的還有另一個東西,那就是麵包。但我覺得很弔詭的是,我家附近沒有好吃的麵包店,而我發現,很多台中朋友的家附近,也都沒有好吃的麵包店。
我家附近其實有麵包店的,但不是很好吃,甚至味道還輸給711,但當我真正想吃麵包時,並不會很想吃711的麵包,85度C的形象又有些髒……所以我發現住在台中,要在你家附近找間便宜又好吃的麵包店其實非常困難。
在台中,比較有達到我的標準會比較是《馥漫》,它的價格便宜、種類多、環境掉淨,最重要的,是好吃,問題是這間店也不多。事實上,麵包應是生活中很容易取得的商品,但在台中要吃到便宜的好麵包卻還要騎摩托車,這會是很奇怪的事。
還是那個老問題,如果你也喜歡吃麵包,如果你家附近也沒有好的麵包店,如果你覺得能做出比7-11、85度C 更吸引人的麵包……那對你而言,這就會是個好機會。
註:額外一提,最近我在台中剛好發現一間店,它是高雄上來開的《淺草麵包》,它所有麵包一律25元,環境不錯也算好吃,而如我猜測的,它現在已開了多間連鎖,老闆肯定現在也削翻了。其實我不知道《淺草麵包》的老闆是否為屌絲,但它這模式絕對試合屌絲創業。
連結:《小店學堂》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