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0 年 1 月 1 日,峰子研一時,與五位朋友在公館的 Tu Café 召開了第一次的【理財讀書會】。

大學唸的是傳播學院,對理財是一竅不通,而為了搞懂理財,我先是在退伍後買了第一張股票,後來又進入寶來證券當了營業員,上了研究所後,我覺得還是不夠,於是在網路上號召網友,組了【理財讀書會】。


高手雲集
從網路上號召而來的網友,聰明才智遠超過我的想像,除了各校的碩博士外(有次在台大旁《挪威森林café》的聚會中我數了一下,15 個人裏竟有 3 個博士與 5 個碩士),還有金融業分析師、竹科工程師,當然,還有那隱於市中,卻懷著高深學問的業餘投資人。

舉例來說,我們裏面有位幹過味全財務經理,但正在唸海大食品科學碩士的小章(炳文),他當初考上了五間研究所的榜首(包括台大),最後卻因為英文分數太低了,而只有海大錄取。其實這些人大部份都已經有好幾年的投資經驗,也因此,每當他們在發言時,峰子都深深為他們的財經專業所折服;而這時期主要的成員有:子毓、正雄、炳文、蜀芬、俊斌、建君、賀霖、美珍與金大哥……等。


全民運動
如果你有印象,會知道 2000 年時正是股市的高峰,Nasdaq 飆到 5000 點,而台股也一路上衝萬點,當時各校 bbs財經版上的討論只能用『失去理智』來形容,如果你曾經有隨著股市階梯上萬點的經驗,就會了解到我所說的『失去理智』是什麼意思,我還記得那時常常書唸到一半時,就跑去打電話旁聽股市的行情。你會覺得有必要這麼瘋狂嗎?但有經歷過那一段時光的人就會了解我的行為,哈。

瘋狂的人不只峰子,而是全台灣。就在 1/11 日台股爆出巨量 3264 億後,全民的亢奮達到高潮。即使二月中旬大盤急挫千點,李登輝仍跑出來說:『9400 點是低點。』(我心想台灣倒底是什麼社會?連總統都在預測股市低點……)而同一天統一的高清愿也說:『阿扁如果當選,股市只剩三分之一(也就是 3000點,後來還真被他說中了)。』奶奶的熊,這陣子什麼事都扯得上股票,哈,我愛台灣。


股海沈浮
這陣子峰子的日記裏,也記載著股海沈浮的心情。

2/26 日:『今天大學同學在龍江路上的《Dock Café》開第二次的同學會,席間坤亨私下跟我講,他現在手邊有二張已經飆翻了的【網虎】未上市股票,機車咧,看不出他呆呆的,買股票竟然這麼犀利。』

3/10 日:『今天算一算,這波股市的報酬率已達 50%,雖然已經很好,但想到原先長期投資或該買而未買的股票就很不爽,像是【博達】,若是當初聽人言買進,光是一張就可賺 20 萬,真是氣死我了。』

3/13日:『今天真是黑色星期一,股市創下單日最大跌點 617 點;早上睡醒聽語音時,報 8800 點,我還以為是 9800 點,但是後來聽到手上股票支支跌停,才確定我不是在作夢。嗚~~想哭……』

6/7 日:『這幾天在查【矽成】這檔股票,原因是玉萍聽到她經理(元大證券)說第一季的 EPS 就有三元,於是我便去證期會的圖書館查資料,誰知未上市公司只須提供年報,季報是不用提供的,奶奶的熊,玉萍的專業真爛。』

6/27 日:『股市真是太詭譎莫測了,明明景氣一片大好,卻一直盤跌,這波下來,大家都死得很難看。』

9/29 日:『最近台股猛跌不休,真是不敢相信,現在已經跌到了 6100 點,民國八十七年九月我初入股市時是 7800 點,那時的行情已經很爛了,沒想到這次更爛!』

10/4 日:『實在沒啥心思準備資格考的東西,於是跑去看盤,沒想到大盤全部躺平,無一倖免,幹!什麼爛盤!下午和賀霖去台大聽總經,但覺得太學術,股票界不需要這種東西。』

10/16 日:『股市真的瘋了,八大利多宣佈後,竟開高走低,跌了 200 多點到 5630 點,民進黨政府真是綠到不行。』

10/18 日:『股市今天又跌,好可怕,哪有人這樣跌的?金融風暴要來了嗎?』

10/22 日:『星期五六二天,股市大概漲了 500 點,這真是太陰了,明明分析師都說第三季獲利不佳,誰知微軟等大廠獲利超乎預期,媽的,這世界真是個騙局。』

10/30日:『股市今天無量跌停,到了 5600 點,主要是停建核四所引爆的政治效應。媽的,連這都能跌成這樣……』

2001 年1/29日:『今天到了彰化銀行,將賠了 15% 的《歐洲億順如意》《怡富新興科技》基金解約,小姐問我為什麼解約,我說基金經理人的績效輸給大盤,與其花錢請人幫我賠錢,不如自己賠會比較爽!15% 耶!那有這樣賠的!不是都說基金是保守型理財商品嗎?15% 也算保守嗎?奶奶的熊!』


運作與結束
讀書會的人數很有趣,就跟大盤的行情一樣,當行情好時,參加的人就多,還記得有次在台大旁的《玥》茶藝館竟來了 18 人(我通常會刻意控制在 8-10 人,會議會比較好進行),以致讀書會根本無法進行,於是最後每個人只能與左右股友分享心得,而在幾次的讀書會運作後,我將讀書會的管理定了調。

峰子將讀書會定位為『軟性讀書會』。何謂軟性讀書會?就是有規矩,但不一定要遵守,會這樣定的原因是考量現實,因為沒有人會遵守規矩,這主要是每個人有太多事要做,硬要大家去遵守規矩反而讓人有壓力,會降低成員的參與感,所以與其硬性規定,倒還不如道德勸說來得有效。此外,讀書會每週都必須有主題,而主講人必須在開會前將資料準備給會員,不過我們鼓勵儘量是股票之外的理財主題(如基金、選擇權、產業分析……等),否則最後每個人都會變成『老師』(第四台的那種)。

除了硬梆梆的理財討論外,讀書會也會刻意塑造一些軟性的氣息,像會挑選有特色的店家來做為討論場所,此外,成員們也常會相約出遊,或是逛街,或聽演唱會,或跑郊外……等,其實某個層面上,讀書會成員的感情比我想像中的還好,這也是我所沒想到的。

只是讀書會要運作的好,召集人其實要投入很大的心力。由於峰子後來要準備研究案以及論文,抽不出空來經營,再加上股市行情逐漸低靡,於是大家參與的意願也就愈來愈低(都賠了一屁股,誰還想聊股票),也因此,讀書會就慢慢地停止運作了。

有趣的是,後來又有另一個淡大學生在 bbs 上召集理財讀書會,於是峰子便找上了這位吳×育先生,提議合併二個讀書會,於是乎,2001 年的 2/18,合併後的讀書會在公館旁的《玥》茶藝館重新開張,這一時間讀書會的成員也換了另一批新人:權育、正偉、育嘉……等。只不過,由於權育在組這類讀書會的經驗較少,再加上我先前所說,景氣開始低靡,所以新的讀書會的運作並不順暢,最後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2000 年的這段理財讀書會的經驗對我的幫助很大,不但讓我接觸到了一群相當聰明的網友,而藉由他們不同的理財角度以及各自的財經專業,峰子也學到了許多的寶貴知識,相信我,這群怪ㄎㄚ所講的東西,絕對比大學的課堂還要精彩許多,而峰子也因為這些人的啟發,開始了更廣泛的財經涉獵,也奠定了之後在財經上的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