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佔領世界的是福建浙江人,不是山東人?
應對風險的能力和方法,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提到海外華僑,你想到的是哪裡人?
是的,你會想起福建人、廣東人、浙江人,甚至會想到更具體的潮汕人、泉州人、廈門人、溫州人。
雖然山東、河北、遼寧、江蘇同樣有漫長海岸線,但海外華僑要少得多。
山東是北方華僑最多的地方,大陸海岸線長度與福建、廣東相差不大,華僑總數為120萬,不及潮汕華僑人數的十分之一。
你可能會說,這些地方與東南亞距離近。但是,近三十年中國海外移民主要是去發達國家,東南沿海沒有地緣優勢也沒有歷史傳統。
為什麼佔領全世界的是福建、浙江、廣東人,而不是山東、河北、蘇北人?
當然,進一步細分,福建、廣東、浙江境內,不同地區、不同民系的移民熱情也明顯有別。
在浙江,移民最多的地方是溫州,麗水次之,而麗水移民又多出青田。這兩個地方都是吳語和閩南語混合區,別於浙江其他地方。
在廣東,移民最多的是潮汕地區和閩南語區,白話語區雖然臨海,但移民熱情一直不高。
這些地方習俗差別甚大,不過,他們有一個共性,就是異常抱團。是的,這些地方是宗族文化最濃厚的地區。
它們幾乎也是同一發展模式:不依賴大規模外資,不依賴政府投資,完全是本地民營資本從小做大。
這些地方的經濟成就,宗族文化或許才是最核心的因素。
浙江麗水朱氏聚族而居的河陽村
雖然宗族被視為封閉落後的象徵,但在法律法規極不健全的階段,宗族極大地解決了公司管理的信任問題和發展的融資問題。
有宗族紐帶的企業組織,會表現出更好的耐心更強的抗壓能力。負面典型是莆田醫院,正面的典型,則是福建長樂的鋼鐵業。
很多人喜歡講,世界鋼鐵產量第一是中國,第二是河北,第三是唐山,但少有人知道,長樂人開的鋼鐵廠,產能約為1.5~2億噸,與河北全省相近。
為什麼這些地方海外移民多?
早些年的移民,多為借錢偷渡等手段出去。這種鏈條長,不可控因素高的冒險,居然能變成一個分工明確的生意,離開宗族社會是不可想像的。
而宗族社會在傳統社會的基本功能,就是抵抗不確定性的風險,稍微改造一下就可用于海外移民上。
而山東、河北、遼寧、蘇北是高度原子化的社會,移民海外這種事,沒有哪個人能承擔它的巨大風險。
這就是為什麼佔領全世界的中國人幾乎都來自福建廣東浙江,而看不到山東、河北與蘇北的原因。
但是,宗族社會只是特定地域殘留的文化遺迹,離開熟人聚集的鄉土社會,它的可存續性非常可疑。
更重要的是,它遠不是一種理想的保障。
千百年來,中國船民能影響到的地方,從北方的山東半島到南洋,都有媽祖崇拜,因為在現代科技誕生之前,海上航行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
迷信,是為消除內心對不確定性的恐慌,發展出的一種超自然力崇拜。
一個社會人們集體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越高,人們就越是容易迷信。
所以,在容易泛濫的大河兩岸,在完全靠老天降雨維持生計的農耕居民,天然就會對河神、龍王更熟悉,而成都平原、銀川平原和江南地區,迷信熱情就低得多。
但是,若論老天爺的天威難測,沒有哪裡可與中國東南沿海相比,所以,即使在今天,這裡也是最迷信的地方。
今天,全中國最迷信的地方,莫過於香港,它幾乎就是華人世界迷信文化的樞紐。
迷信系統可分兩大類別,一個是禁忌避諱:不但不能談不吉利的事,甚至連暗示都不能;一個是神靈祭祀,通過向神靈行賄,規避一切風險。
但是,同樣的事,在歐洲卻很難找到。
無論是威尼斯、熱那亞,還是阿姆斯特丹、倫敦、利物浦,這些因為大海而生的城市,不但沒有類似的媽祖崇拜,乾脆就是人類理性之光碟機逐迷信的燈塔。
答案或許該從兩個世界對待風險的方式來找。
公元前十世紀,為攤銷海上貿易的損失,地中海的羅德島誕生了羅地安海商法,制定了海上貿易所有受益人平攤貨物損失的規則。
數百年後,羅馬人為應對海損,曾向船主和商人按固定比例提取準備金。
制訂海損分攤原則的腓尼基人
十二世紀開始,義大利半島逐漸發展出海損、海難救助之求酬權、以船作抵押的借款等一套細密的間接保險工具。
1347年10月23日,義大利「聖·科勒拉」號商船的船長與一位商人簽署的時限六個月的協議,它被認為是最早的現代商業保險協議。
雙方約定,船長存一筆錢,若船隻安全返航,這筆錢歸該商人所有,若船隻遇到海難則由商人賠付損失。
地中海世界誕生的這種風險觀,把希望寄托在理性之上,與迷信看待風險的方式截然不同:
兩者最根本的態度差別在於,相信超自然力量的試圖迴避風險,相信理性的試圖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的思路,先正視風險是一種不可規避的存在,然後再尋求如何把風險對個體的影響降到最低。
它必然會把風險看成是一種概率損失,並最終通過複雜而精確的計算,處理成應當正常計提的成本,就好比任何設備會固定折舊一樣。
現存最早的現代意義的保險契約誕生於1384年。這張保單承保了從法國南部的阿爾茲運到義大利比薩的一批貨物。到了1424年,熱那亞誕生了第一家海上保險公司。
大概在同一時刻,鄭和船隊一次次楊帆,它的規模,無論是威尼斯、熱那亞這些先行者,還是後來崛起的西班牙、荷蘭和英國,都遠遠無法與之相比。
但是,發展世界並佔據大半個地球的,註定是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遠洋船。這是地中海地區漫長的保險系統演進史決定的。
雖然從威尼斯起航和泉州起航,船隻事故概率相當,但威尼斯的商人們可以把奉獻當成抽象的概率數據處理對待,而後者必須每次祈求媽祖的庇佑。
所以,只有在風險比大航海時代降低了不知多少個數量級的今天,媽祖的子民才能靠著宗族的力量,把商業拓展到遙遠的西洋。
但是,宗族社會的庇佑力量極為有限。它只能保證熟人親戚幫你在異鄉站穩,不能保證你抵抗意外不可抗力的風險。
——近十年來,巴黎騷亂,西班牙騷亂,英國騷亂、拉美騷亂……每次騷亂最大的損失者,既非富裕的當地居民,又非心懷不滿的移民,而是倒霉的華商。
巴黎騷亂中被燒毀的華商倉庫
依靠宗族社會崛起的華人,不像有著數百年風險對沖經驗的西方人,現代保險概念極為淡薄,一不留神,就半輩子辛苦一夜清零。
【出處】大象公會 2019-12/黃章晉
【峰語】面對海洋,為何東方有媽祖而西方沒有?/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