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孩子天天玩,長大了也能當首相?

這些年來,有很多教育領域的謠言肆虐中國,下至平民上至高層,都被這些謠言不同程度的蠱惑。

這些謠言,大肆鼓吹某種看似正確的外國教育方式,但實際經不起推敲。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關於日本的幼兒教育,以下內容,很多人或許都見過。

日本教育,強調讓孩子吃苦,以培養其堅韌的精神。

很多日本幼兒園的孩子,被教師在冬天直接拉到雪地里,赤裸上身進行訓練。 

我的孩子天天玩,长大了也能当首相

這張圖當年曾震驚中國,好多中國家長一看,我曹日本小孩太強了,再看看家裡那個不成器的東西,瞬間憂慮爬上心頭。

這麼下去,未來的中國怎麼和日本對抗啊。

不行,得改,中國要向日本學習,取長補短。

除此之外,日本的教育還特彆強調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

在教室的門口,所有孩子的拖鞋,都要整整齊齊的放好,絕對不允許亂放。 

「floor」的圖片搜尋結果


學校儲物櫃的東西,擺放的姿勢,就好像克隆一樣。 

「shelf」的圖片搜尋結果


日本孩子的團隊性、服從性,非常的高,學校有意識的引導他們凝聚成一股力量。 

為了培養這種意識,學校對他們的儀錶規範要求的非常高,幼兒園孩子的一舉一動,就像黏貼複製一樣。 

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是亞洲培育出最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家,近19年里拿了18個諾貝爾獎。

你又震驚了,我曹這麼強,趕緊學學學,把日本那套教育制度都搬過來,肯定是世界上最好的。

老實說,日本的這套教育模式,從表面上挑不出任何問題,理論上無懈可擊,一堆的諾貝爾獎,也能佐證這套教育模式的戰果。

所以,還不學,等什麼呢?

學學學~~~

日本的集體主義和嚴格教育真的好嗎?別急,我們再看一下個。 

 

2
丹麥這個國家,奉行快樂教育。

在丹麥的學校里,你聽到最多的詞語是「平等」,丹麥的幼兒教師灌輸的思想是每個人都一樣,每份職業都一樣,不論貧富,不論貴賤,人人平等。

為了實現人人平等,從小學到初中,丹麥的學校幾乎沒有考試,避免一切形式的競爭。 

在丹麥,所有的學校得到的資源都是一樣的,沒有好學校,也沒有壞學校。

在丹麥,最好的學校,就是最近的學校,因為每個學校都差不多。 

由於沒有了應試教育的壓迫,教師們可以誘導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

為了防止孩子的創造力被抹殺,丹麥的孩子們上課時想幹嘛就幹嘛,想吃零食就吃零食,想躺著就躺著,教師一概不問,奉行快樂教育。

由於孩子的創造力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丹麥的科研實力異常強大。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大學,建校至今已誕生了3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這麼小一個國家,取得了那麼多的科研突破,簡直可怕。

由於科研強,掌握了核心科技,丹麥異常的富裕,人民幸福指數排全球第三。

你又被震驚了,丹麥教育這麼強的嘛?

學學學,這不學還等啥呢。

丹麥的教育模式對我國的影響是最大的,這些年推行的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關於吹捧丹麥教育的文章功不可沒。

丹麥的做法挑不出任何毛病,創造力缺乏也是中國教育一直被詬病的地方,弄點快樂教育回來補補創造力,沒問題啊。

總而言之,丹麥教育就是好,得學。

你看中國那些應試教育的孩子,為了考個重點大學,都學傻了。

中國的應試教育泯滅了孩子的創造性,太可恨了,教育部那幫傻官員毀了中國的未來。。

由於哥本哈根大學的那39個諾貝爾獎,我們沒資格指責丹麥的教育,只能說他好。

畢竟,成功後說啥都是對的。

但是等會,我剛在朋友圈看完誇日本教育的文章啊,不是說集體教育和嚴格教育好么。

怎麼突然又變成散漫和快樂教育了?

你沒覺得,日本的教育模式,和丹麥是互相衝突,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么?

如果日本模式是對的,丹麥模式就有問題,如果丹麥模式是對的,日本模式就有問題。

其實,互相衝突的模式還有很多呢。 

 

3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科研實力不用我多說,大家都很清楚他有多強。

丹麥奉行教育資源平均分配,不管什麼人都接受同樣的教育資源。

但英國就不一樣了,幾百年來一直奉行精英教育,把絕大部分資源投入到了少量的貴族學校。

英式精英教育享譽全球,王思聰就是送到英國接受的貴族精英教育。

英國的伊頓公學、哈羅公學、溫徹斯特公學等私立精英中學,擁有全國7%的學生,但卻佔據了牛津、劍橋等大學每年50%的錄取名額。

英國精英階層的孩子,39%選擇選擇上私立學校,40%選擇上公立普通學校。

而英國平民階層的孩子,只有7%選擇上私立學校,88%選擇上公立普通學校。

接受完整精英教育的孩子,未來的成就明顯優異於普通人。

只有7%的孩子可以接受精英教育,他們卻貢獻了全英國: 
50%的議會上院議員
33%的議會下院議員
62%的高級軍官
71%的法官
53%的資深外交官 

英國,是世界上最崇尚精英教育的國家,他們認為按照自然規律,優秀的人類註定是少數,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所以應該集中教育資源給予這些精英,這樣才能利用有限資源,獲取最大的成績。

你一聽,好像也沒錯啊,那看看英國這麼搞的成績如何吧。

進入21世紀以來,最近19年里,英國總共拿下了32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科研實力位居世界第二強。

我曹太可怕了,精英教育這麼好使的么,趕緊學學學.

中國教育也要和英國教育這麼強大,你看中國教育部推行的所謂素質教育,老師不管不問,孩子都玩廢了,這怎麼能行,那幫傻官員太可恨了。

等會,教育部的官員千辛萬苦剛從丹麥取經了快樂教育和平等教育啊,不是說丹麥那套能激發中國孩子的創造力么?

怎麼突然又換成水火不容的精英教育了???

如果實行精英教育,大量的孩子搶少量的名額,要麼按應試成績錄取,要麼按錢錄取,要麼按權錄取,沒有其他辦法。

如果選擇了按應試成績錄取,那不又回到應試教育的老路了么?

教育部的官員都傻眼了,各位大爺,求求你們說清楚你們到底要啥好不好,你說啥我改啥,千萬別改來改去,改個制度不容易啊。

日本、丹麥、英國的教育制度,到底哪個好? 

 

4
日本的教育制度,我挑不出毛病。

丹麥的教育制度,我挑不出毛病。

英國的教育制度,我也挑不出毛病。

我是真挑不出毛病么?並不是,在我看來這些國家的教育制度問題一大堆。

但是這些國家有錢啊,國家富裕,諾貝爾獎一堆,我挑什麼毛病,別人都不屑一顧。 

要是別人的教育制度真有問題,怎麼可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就。

這一句話,立馬就把我懟啞火了,無話可說。

馬雲說,他對錢不感興趣,我也只能點頭稱是。

這些年,類似的文章不計其數,大肆鼓吹國外教育怎麼怎麼好,中國應該怎麼怎麼改。

但是你只要簡單的把世界強國的教育制度列在一起比一比,你就會發現,他們很多是互相矛盾,不可兼容的。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你說日本教育制度好,我就拿丹麥和你比。

你說丹麥教育制度好,我就拿英國和你比。

問題又來了,互不兼容的教育制度必有一錯,為啥日本、丹麥、英國都取得了極大的教育成就。

因為這些吹捧西方教育制度的文章,都只列出了部分事實,沒有列出他們的完整教育制度。

這些文章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但並沒有描繪出西方教育制度的全貌。

文章中描述的那一部分,未必就是該國教育制度的精華,也可能是糟粕,只不過整體取得了成功而已。

另外,這些國家的教育制度之所以被鼓吹,唯一原因就是這些國家很富裕,拿了很多成果。

非洲窮國的教育制度再完美,沒拿諾貝爾獎之前,你也不屑一顧。

但我們要分清先後順序,這些強國不是因為教育制度好,才變得富裕,而是因為富裕了,才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

非洲窮國,哪怕完美移植髮達國家的教育制度,也不可能大量誕生諾貝爾獎。

道理很簡單,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和科研,都是一個需要大量且長期的投入,才能見到效果的領域。

一旦成功,則反哺國家,帶來全國實力的長期增長。

例如日本,1920年,其小學入學率就達到了99%。反觀中國,2000年的時候還在為消除文盲而操心。

中國是人多,但人多有用嗎?不認字的人,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么?絕對不可能。

雙方的教育差距接近80年,如此巨大的差距,強求中國立刻追上日本的科研水平,可能嗎?

這是換個教育制度就能解決的事情么?得慢慢來。

縱觀全球,富裕的國家,科研實力都很強,罕有例外,也就中國這種最近幾十年剛暴富的國家是異數,唯一原因是富的太快,還沒來得及培育科研梯隊而已。

反觀那些窮國,哪怕五十年一百年,毫無應試壓力,也沒有考試,照樣不可能出諾貝爾獎。

那些窮的連學校都沒有的國家,孩子們不上學,天天在野地里放飛天性。

有創造力了么?有個鬼的創造力,頂多學會了花式捏泥巴。

所以大家壓根不用擔心中國人的創造力,青木我可以大膽的斷言,再過30年左右,中國的諾貝爾獎人數會開始爆發式的增長。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你真沒辦法出多少科研成果。

富裕的國家,才有資格談科研,窮國沒這個資格。

但是很可惜,一群盲目吹捧國外教育的歪風,把中國家長都給忽悠瘸了,尤其是那個來源於丹麥的快樂教育,落地中國變成了素質教育,坑了好多中國家長。

素質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把剝奪了學校的教育功能,把教育的責任扔給了家長。

現在好多家長,每天晚上輔導孩子作業,不少家長為了輔導孩子差點得心臟病。 

教育孩子不是學校的責任么?教師才是專業的,怎麼需要家長這種業餘選手出馬。

很簡單啊,素質教育,小學三四點就放學,其他的時間,應該讓孩子「放飛天性」,「解放創造力」。

換句話說,就是家長你趕快來把孩子接走,學校不管了。

至於你接回家是讓孩子玩遊戲,還是寫作業,那都隨你,你自己的孩子自己管,和學校沒關係。

所謂減負,減的是學校的負,這個負轉移到家長頭上了,逼不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我們小的時候學習,家長可不需要這麼苦逼。

吹捧素質教育的文章告訴你,西方國家都盛行素質教育,所以他們很強大。為了中國的未來,我們必須推行素質教育。

但是這些文章沒有告訴你,西方很多國家,都是窮人的孩子享受素質教育,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採用的是比應試教育還要殘酷很多的精英教育。

丹麥的小學和初中的確不考試,但高中需要考試,丹麥哥本哈根的錄取率低的令人髮指。

把所有大學的錄取人數綁在一起,整個丹麥,也只有18~20%的人能夠上大學,其餘的高中畢業就可以出去打工了。

大學也不傻,肯定是擇優錄取,那你猜是精英的孩子上大學,還是平民的孩子上大學?

你覺得,丹麥的精英階層,會讓他們的孩子天天玩,從小玩到大么?

丹麥教師從幼兒園就開始灌輸人人平等,職業不分貴賤的思想,這個時候就開始發揮威力了。高中一畢業,丹麥平民就開開心心的搬磚去了,他們覺得自己和首相是平等的。

而丹麥的精英,鑽到哥本哈根大學裡開始衝擊諾貝爾獎了,或者去挑戰首相之位。

而你的孩子天天玩,長大了還想當首相?

我一直認為,中國的應試教育,是對平民最友好的教育制度,完全不需要改。

因為無論你是王侯還是乞丐,在中國的考場之上,人人平等。

只有應試教育,才能讓平民有翻身的機會,任何鼓吹應試教育無用論,甚至鼓吹教育無用論的文章,都是有毒的,輕則坑家長,重則坑國家。

如果你小時候被教育「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大家都是最棒的」。

那麼等你成年後,這個世界會狠狠的教育你,什麼叫做優勝劣汰。

【出處】遠方青木 2019-12-06

【峰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9-12-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