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の兩餸飯
(連結:2023)
現在香港最火的是什麼?就是『兩餸飯』。
這個『餸』字,還真沒學過,查了一下,它的發音和「送」一樣,教育部的字義是『廣東方言。主食之外的菜餚。』
簡單講,就是菜。
我一開始還搞不太懂這是什麼東西,看了一下圖片,發現就是台灣的自助餐,只是台灣習慣三菜,然後香港人習慣二菜(兩餸),當然啦,也有三菜的(三餸)。
背景先了解一下,我幫大家節錄一下《爆火的香港“兩餸飯”跑出快餐新模式?》的重點:
- 兩餸飯中的“餸”就是下飯菜的意思,兩餸飯,就是兩個下飯菜+一份飯。
- 以前兩餸飯是大學食堂學生和務工工人的選擇。那如今的香港,它已經成為了白領和很多平民老百姓的“便餐”首選。
- 最近,“兩餸飯”模式,突然在香港爆火!“每到飯點,店外就要排出100米的長隊……”惹得一批博主、明星、國外議員前去打卡。
- 兩餸飯通俗話就是“盒飯”。以前在香港,一直是西式快餐店主導市場,大家樂、美心、大快活三分天下。
- 香港中環的茶餐廳,很少能少於50港幣點一份快餐吃,更不用說能夠用25港幣買到兩菜一飯。
- 以前可能很多白領都選擇茶餐廳,盒飯相對低端。但疫情香港失業率高位升到5.4%,收入銳減的打工者不得不尋求更便宜的吃食。
==============================
我算了一下,若是以港幣25元來算,大約就是台幣100元,其實台灣目前自助餐也差不多是這價位,雖然台灣多了一樣菜,但菜量好像比較少些。
簡單說,人均是台灣1.5個的香港,雖然起薪遠高於台灣,但現在被高房價、高租金壓到,最後跟鬼島老百姓吃的差不多了。
其實大概這幾十年看下來,就是香港的房價與民生的發展大概會早個台灣10年,香港現在怎麼樣,台灣10年後大概率也就是那樣。
背後的原因,當然是房地產。
香港的房地產其實比台灣還病態,它是幾近完全自由市場,就是沒有什麼管制與稅的那種,所以最後就是收入雖然比台灣高很多,但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可能輸給台灣,你看港仔住的房間就知道了。
關於房地產不能自由市場的這件事,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放在留言處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其實台灣的官員真的很雞歪,就是他明明知道房地產要學西方走強管制,但最後就出來洗人民說「喔,我們要自由經濟呀!」這時就不講西方的強管制與重稅了。
那你問台灣官員說,既然自由經濟,為何汽車關稅、保健品官稅不走自由經濟,而都要弄到全球最高的關稅。
結果台灣官員的回答竟然不是自由經濟了,他說『因為怕消費者覺得太便宜,因為廠商可能會不高興』,這不是我編的啊,自己google一下,經濟部官員的官方聲明就是這種幹話。
所以台灣到底是寶島還是鬼島?為何上中產拚命移民,然後地主打死不移民?這個自己可以判斷一下。
此外,台灣現在也慢慢跟上香港,像現在因為買不起、租不起,於是就開始有50萬不到的貨櫃屋,很諷刺的是,這貨櫃屋的背後大股東,聽說也是地主,就是你住不起沒關係,我也幫你找好貨櫃去住了。
看來台灣地主還是很佛的,還是很關心你的居住問題,買不起房沒關係,至少你還有貨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