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人:是只做一件事好,還是同時做很多事好?
很多人都在做投資,李嘉誠投很多,巴菲特也投很多,GE(通用電氣)也投很多。有些人就想,那我也投。
我認為,大家應該相信一點:專業化的企業越做越省心,多元化的企業越做越辛苦。
不管是專業化的企業還是多元化的企業,實際上都是想多賺錢。多元化的企業或者還考慮到規避風險。
到底誰盈利更多?這其實是算不准的。
目前全世界市值較高的公司,有專業化的,也有多元化的。一會兒專業化的公司上來了,比如沃爾瑪;一會兒 GE 表現也不錯。但總體看來,在市值較高的公司裏,專業化的公司要多於多元化的公司,比如微軟、蘋果、Facebook 等都是專業化的公司。
專業化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累。
比如萬科只做住宅,把這一件事做到了全球第一。專業的活兒是手藝活兒,越做越熟練,所以公司體系越來越好,企業的領導人就不用去跟領導搞那些曖昧的事情,人家活得很舒服,60 歲跑到美國學外語去了。
還是講抓拉登這件事。決策做出以後,就進入執行階段。美軍照著衛星拍下的照片蓋了一棟房子,來模擬拉登的藏身之所。然後找了大概 60 個特種兵,並不告訴他們之後要執行什麼任務,就是讓他們在這棟房子裏一直訓練,訓練了 40 天。
訓練到最後,這 60 個人蒙著眼睛都能找到這個房子的每個角落,而且完全是靠肌肉反應來射擊。
什麼是肌肉反應?通常人在射擊的時候,需要先看見目標,再大腦反應一下,最後才扣扳機;而肌肉反應就是看見目標就自動瞄準、自動開槍,這就是專業化到極致了。
我們現在讓小孩兒讀四書五經,小孩兒讀得滾瓜爛熟,但不過腦子,這也是一種肌肉反應。
到了最後一周,他們才告訴這 60 個人,說你們的任務是擊斃拉登。然後這幫人又拼命地記拉登的形象,最後完全是把拉登的樣子印在腦子裏了,閉上眼都能很具體地說出拉登長什麼樣。
到了真的執行任務的那天,到了阿富汗。他們預測那天晚上沒有月亮,於是就乘著直升機飛過去準備行動。
但百密一疏,有個問題他們沒考慮到,那天晚上很熱,熱氣流是往上頂的,等到直升機要降落的時候,螺旋槳產生的衝擊力和向上的氣流使直升機一下子就傾斜了,結果飛機撞到了地上,不能再飛了。
大家看,專業化到這種程度,也還有失誤的可能性。
前方指揮的人就問有沒有人傷亡,幸好是沒有,於是繼續執行任務。
這些特種兵頭上戴著一個攝像頭,能把畫面傳回白宮,所以後來我們能在網上看到擊斃拉登的鏡頭。在那麼黑的情況下,這些人從一樓開始往上攻,只要看到一個人影,就立馬開槍,這完全是肌肉反應。
拉登從一個房間裏出來,看見人以後剛想往回走,“乓”的一槍被打中心臟,倒下了。最後,他們把屍體裝進屍體袋抬走,運到了航空母艦上。
整個行動本來計畫在 30 分鐘內完成。實際用了多長時間呢? 39 分鐘。如果你不夠專業,搞些城管去弄這事,那我估計弄它個一天兩宿也搞不定,最後還可能全犧牲了。
所以,公司如果專業化,至少做老闆的會很省心,系統會更有效率,而且任務達成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我們曾做過一個比較:在地產行業,一家母公司在做地產的同時還做很多別的事,和一家只做地產的公司比。一般來說,只做地產的效率要高於多元化的母公司;在只做地產的公司裏,只做一個產品的效率又高於做多個產品的。
我再舉個例子。一家很著名的公司有段時間在走下坡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闆的心思散了。
他的團隊來和我們談合作,講話都和財經記者、證券分析師一樣。而我們的思路相對來說集中在一個領域上,所以總能講出一些和他們不一樣的東西,結果雙方的分歧就比較大。
一旦花的精力不夠,你講話的水準就會流為大眾水準。所以,從目前的情況看,民營企業想長期生存,專業化是一個非常靠譜和省力的招。
專業化不但節省精力,而且也能不少賺錢。
比如,擦地板掙的錢一定比開餐館少嗎?我看不一定。
我擦得好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來找我擦,那我也是個龐大的公司,一樣可以掙錢。當然,開餐館也可以開得很大,但如果既開餐館又擦地板,同時做兩件事,就會浪費精力。
羅輯思維 2016-06-14/馮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