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都說美國主流媒體支持希拉里,為啥收視率卻給了特朗普?

萬維鋼 問:媒體都有傾向性,信息靠不靠譜,怎麼判斷?現在有一種聲音,認為美國主流媒體在政治報道中過分傾向於民主黨,尤其對希拉里的負面新聞報道,相對於特朗普來說,力度不夠,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以及,個人應該如何對待媒體信息?

 

王爍 答:

大拇指定律

1

首先,不存在一個鐵板一塊的東西叫作美國主流媒體。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與各家電視台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光看電視台的話,你會發現川普上鏡的時間遠高於希拉里,這才是硬指標。至於上鏡以後的內容是什麼,有關係,但重要性屬其次。

我現在身處深藍州,人們也抱怨媒體不公,但內容不一樣,抱怨的是給希拉里的上鏡時間太少,而對川普太認真。

其實原因很簡單,川普上鏡的時候,收視率就高,電視台就願意讓他上鏡,而希拉里則相反。媒體跟媒體不一樣,電視台的主要驅動力是收視率。

像《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這樣的大報就又不一樣。儘管日漸艱難,他們仍然保有專業新聞理念,辦報兼顧兩點,一是新聞客觀,二是評論自由。

2

現在信息很多,哪些可靠,哪些不可靠?

我的大拇指定律是這樣的:如果是大報發的,那麼默認為可靠,直到被其他證據證偽;如果不是大報發的,不管是小報還是社交媒體,那麼默認為不可靠,直到被其他證據證明。

什麼是大報呢,《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英國的《金融時報》。在流言橫行的當世,他們是新聞質量的標杆,輿論的中流砥柱。

這些媒體不是不犯錯誤,而是時常犯錯誤。

但是,第一他們的錯誤比所有其他媒體犯得少,也比絕大多數其他信源犯的錯誤少;第二他們犯的錯誤不是系統性偏差,你不會系統性地被誤導;第三,他們犯錯誤後,會告訴你,你會知道。

這些媒體不是沒有立場,每家其實都有鮮明的立場,我所見過的絕大多數記者也都表示會投希拉里的票。

但這些大報把新聞報道與立場宣示分開,前者在新聞版,後者在言論版,前者客觀中立以事實為準;後者表達立場選邊站。

中國讀者往往不明白兩者的區分,看到後者,就以為前面的新聞版也有立場。不是這樣的,兩邊的編輯團隊都不一樣,中間還有防火牆。

中國人幾乎不這樣做,並不意味著這世界上沒有這樣做的媒體。很多年前,我訪問《紐約時報》,問其國際新聞主管,《紐約時報》的編輯政策是什麼?她說,沒有,是什麼就報什麼。

不信,看看最近《紐約時報》對希拉里助手丈夫事件的報道。國際重大新聞得看《紐約時報》,這是專業新聞的全球質量標杆。

我自己是這樣做,建議大家也一樣。

 

吳軍 答:

接受信息,保留觀點

非常感謝萬老師這個精彩的問題,下面是我對這兩個問題的一點想法。

關於美國主流媒體在政治報道中過分傾向於民主黨, 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媒體(不僅僅是主流媒體)明顯傾向於希拉里,幫助她隱瞞負面新聞,而對於特朗普,則過多渲染負面新聞。

1

我們不妨看兩個數據,就能知道這裡面的問題了。

第一個是希拉里和特朗普兩個人的支持率。雖然前者在過去的3個月里穩定地領先5%左右,但是基本上屬於支持率一半一半。由於這個數據是七八家不同民調作出的,而且進行了三個月左右,因此我們大致可以認為它還算準確。

另一個數據是媒體公開的和明確的、但沒有直接聲明的表態,除了一家地方性報紙明確支持特朗普外,剩下來的報紙都支持希拉里。如果報紙是公正的,這種概率小於一萬億分之一。因此從數學上可以得出結論,媒體並不公正。

2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媒體為什麼不喜歡特朗普。

其實媒體也不太喜歡希拉里,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都站隊到了希拉里一邊。媒體這樣做,有四點原因。

首先,媒體人總體上是左派,反傳統,各國都是如此。

他們是顛覆者,希望用自己獨特的聲音影響和改變世界,媒體從來不代表民眾,甚至不代表利益集團,只代表他們自己。在美國,民主黨被認為是相對自由些(或者說激進些),共和黨被認為是保守些,因此,記者們大多支持民主黨。

在過去,媒體為了顯示公正,不太好明確站隊。但是這一次,特朗普本身就是一個說話前後矛盾的人,經常被人抓住小辮子,媒體批評他,也不算「偏心」。

其次,大部分美國人都心知肚明,美國最大的七家媒體都被猶太人控制著,猶太人總體來講是支持民主黨的,這和他們在二戰時的經歷有關。

美國這個國家一直在自由和平等之間徘徊,我們很多人認為自由和平等是一致的,其實它們是矛盾的。如果一個國家是完全自由的,因為人的能力不同,運氣不同,很快就出現社會分層,不平等了。

反之,如果強調絕對的平等,人就沒有了自由。猶太民族在二戰時吃了不平等的虧,因此他們雖然也崇尚自由,但是在自由和平等之間,他們寧可要平等。

相反,傳統的美國白人階層,很大程度上更看重自由而不是平等,其代表就是美國國父一代,他們在建國時最擔心的是底層的暴力,並且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和底層人是平等的。美國直到19世紀30年代才實現白人男子都有普選權,在那之前,美國實際上是精英政治。

在過去,兩黨的候選人在這個問題上都比較含混,試圖平衡自由和平等的關係。而這一次,特朗普的講話,處處體現出對那種平等權利的不屑,他主打的是過去美國傳統的價值觀,這就和猶太民族的理念截然不同了。

第三,雖然很多新聞人試圖公正地和中立地報道新聞,但是今天絕大多數專業人士,包括教授、記者、經濟學家等等,都是掙一份糊口錢,因此,不能指望他們是完全中立的。

電影《大空頭》(Big Short)中有這樣一個插曲,兩個年輕人找到《華爾街日報》,要求揭露華爾街的不當行為,財經作者當即拒絕了這個要求,因為他還需要飯碗呢。

第四,雖然希拉里表示她拿了華爾街的錢並不因此代表華爾街,相反,她代表非洲裔和拉丁裔,而特朗普表示他代表窮困的白人、小業主和中產階級。

其實他們代表各自的利益集團,他們口頭上代表的人,都是他們的票倉而已。

前幾天《華盛頓郵報》刊登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位教授研究專著中的一些內容,講的是美國的政治精英們對底層人從內心裡充滿了輕視和不屑。從泄露出來的希拉里的郵件中,也證實了這一點。

總的來講,民主黨代表的是大跨國公司。從柯林頓擔任總統以來,美國企業對國稅的貢獻從過去的50%,下降到了10%,負擔轉到了個人身上。

而特朗普代表的是生意在美國的中小資本家和小業主,他們並沒有從全球化中得到什麼好處。

總的來講,大媒體和跨國公司的聲音是一致的,它們並不代表美國的中小企業主。因此,偏袒希拉里並不奇怪。


3

我對媒體的看法歷來是接受它的信息,但是保留我的觀點。

在我寫《浪潮之巔》時,一直沒有採用被媒體解讀過一遍的數據,而是使用各大公司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季度和年度報告,原因就是怕被媒體誤導。

好在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個人的意見在網路上得到直接的傳播,大型媒體控制輿論的情況慢慢會得到緩解。當然,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對於媒體,我倒覺得大家可以採用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忠告:「傾聽別人的意見,但是保留你的判斷。」

羅輯思維 2016-11-10 本文歸 羅輯思維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合作請聯繫:dushuren@luojilab.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