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皮夾裡有10張百元鈔和1張千元鈔票,總會不知不覺先把百元鈔花掉?經濟學有個名詞叫「大鈔效應」(denomination effect),即雖然價值相同,但人們更容易花掉小鈔,因持有大鈔令人有種更有錢的錯覺。對世界各地為鼓勵消費已想破頭的決策官員而言,把腦筋動到鈔票上,似乎是個好主意。

歐洲央行(歐銀)上月以協助打擊犯罪為由,決定自2018年底開始永久停止發行500歐元面額大鈔,使廢止高面額鈔票的議論聲更熱烈。美國前財長薩默思(Lawrence Summers)先前就建議應禁用100元面額、甚至50元面額美鈔,因研究顯示,100美元面額與500歐元面額大鈔由於攜帶方便,經常淪為犯罪組織或恐怖份子的輸財工具。

實際稱重看看就會明白,價值100萬美元的500歐元面額大鈔重量僅約2.2磅(約1公斤),同等價值的20美元面額小鈔則重達50磅(約23公斤),在需要鉅額現金交易的人眼中何者為佳一目了然。

但認為歐銀別有目的的人也不少。即使是錯覺,一般人花起大鈔似乎的確比較心痛,在囤現時卻又把大鈔當作首選,所以官方若減少大額鈔票、改成小額鈔票,除了增加人們把錢從銀行搬出來的難度外,或許還可以使人們在花錢時更隨意些。

歐銀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早在2月公開表示考慮回收500歐元大鈔,以避免大鈔淪為犯罪或洗錢的工具,隨即惹來「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等人批評,歐銀廢大鈔可能是為擴大負利率政策鋪路:因為要進一步擴大負利率就得提防民眾爭相提領現金回家囤積,若只有小額鈔票可領,需佔用空間勢必大增,難以收藏且安全顧慮加深。

看看日本就知道了。今年稍早日本央行(日銀)祭出政策重砲負利率,期望藉此激烈手段刺激銀行放款,以促進投資與消費、協助拉抬通膨,無奈現實卻不如人意,民眾反而因擔心銀行存款縮水,紛紛改在家裡囤積現金,導致萬元大鈔需求飆升、保險箱賣到缺貨。

率先實施負利率的歐洲各地央行,待遇也沒多好。瑞士央行2014年12月宣布實施負利率,民眾囤現需求同樣有增無減,意外使較少用於日常交易的1000瑞郎面額大鈔流通量在去年躍增17%,且目前已佔所有面額鈔票流通量的60%,換算起來總值幾乎相當於塞爾維亞的GDP(國內生產毛額)。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日銀1月29日宣布負利率政策,日本家用品零售商島忠2月中旬銷售就比去年同期增2.5倍,要價約700美元(2.3萬元台幣)的1款保險箱不只銷售一空,訂了還要等1個月才能到貨。

若把100萬日圓換成1萬日圓面額鈔票領出已需100張,換成千元鈔則需1000張,這樣算來1個家庭光買1個保險箱恐怕不夠。幸好目前日本尚未出現廢除大鈔的言論,否則保險箱製造商訂單大概要排到明年去了。

蘋果 2016-06-20

原始連結:有事嗎~歐銀廢大鈔?末日博士戳破陰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