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打好一手「爛牌」?

得到App最近上線了一門課《英國簡史》。主講人徐棄郁老師是國防大學的教授。我很早之前就讀他的書,最早是一本《脆弱的崛起》,說德國的;然後又是一本《帝國定型》,是說美國的。這兩本書,我在節目里都介紹過。所以,這次得到App要啟動一個「大國簡史」計劃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就想到的是徐棄郁老師。

徐老師不像傳統知識分子那樣,把自己定位成研究哪個國家歷史的專家。他是一個戰略學家,他是試圖在所有主要大國崛起的進程中,找到那些最根本的規律。所以才叫「簡史」。請注意簡史這個題材,不是簡單的歷史,像霍金的《時間簡史》、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這個簡史體,brief history,是要在事實中洞察那些最根本的規律性的東西。所以,這門《英國簡史》的課,就是試圖在英國崛起的過程中,看到背後的規律和智慧。說到底,這門課,立足於英國,但是著眼點卻是給這一代中國精英提供思考的參照。

那在徐棄郁老師眼中,英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你可能有點意外:從各個方面來說,英國都是一個遲到者,但是它總能想到辦法後來居上。

這和我們平常印象中的英國不一樣,我們印象中的英國在二戰之前好像一直很強大,日不落帝國嘛。其實不然啊,全球化浪潮一開始,英國就是落後的。

比如17世紀在北美搶殖民地,英國當時很被動。當時英國的處境,和今天很多創業者非常像,既沒有錢,又沒有人,還得和巨頭競爭。

英國當時主要對手有兩個:

一個是西班牙,比英國開始時間早,占的地方多,西班牙當時的金銀開採量占當時世界的83%,你看,人家贏在了起跑線上。另一個對手法國更是個龐然大物,人口是英國的3倍,經濟規模也比英國大的多。

所以,英國在北美殖民中,不僅是一個遲到者,還是一個弱者。手握這樣一手「爛牌」,英國想要嬴,該怎麼打?

原來帝國主義打法很簡單,就是搶殖民地的東西。西班牙人是第一波,是搶印第安人的黃金,法國人來遲了,沒有金子,種地也太累了,他們發現北美還有不少動物,於是搶動物的毛皮,做皮毛生意。

等到英國人來到北美的時候,人和動物都沒東西搶了,如果他們也想搶東西,這條路就走不下去了。因為搶東西這件事,從來都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誰讓你來遲了呢?所以,英國人想從殖民地獲益,他必須有另外的思路。

什麼思路呢?從把東西搶回來,變成把人送過去。你想,殖民這個詞,什麼意思啊?是繁殖自己的人民啊。光搶東西,不把人送過去,殖民地怎麼會有前途呢?怎麼能經營得好呢?

那問題又來了。那個時候的北美是一片荒原啊,誰會願意去呢?徐棄郁老師在他的課程里給了一個數據特別驚人,在頭十幾年,英國去到弗吉尼亞的殖民者,死亡率達到70%,幾乎是全軍覆沒。你看,就算到了殖民地,也不一定能活下去。

英國政府就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們給願意去北美的殖民者發了一張紙,這張紙就是「皇家特許狀」,說白了就是殖民經營許可證。英國政府給願意去殖民的商人和探險家發放一份官方的許可。有了這張特許狀,只要你在北美能夠生存下來,那麼這塊殖民地上掙到的錢都是你的,當然也要交稅。

果然,當時倫敦的21名商人,馬上就跑到國王那裡領了一張特許狀,集資成立了弗吉尼亞公司。你看,動力問題解決了。

你可別小看這張特許狀,表面上看,國王什麼都沒給你,實際上這張紙背後的東西很多,至少有三樣:

首先給的是一項壟斷權利。這意味著政府只允許你這麼做,別人不可以。要不怎麼叫「特許」呢?只要經營成功,你的收益是長期的、排他的。

那這個特許狀還給了你啥呢?第二項:國王的信用。你領到了一張特許狀,這個項目由政府來背書,肯定能吸引到更多人來參與計劃,一起冒險和投資。

第三,這個特許狀背後還有一項東西,那就是整個英國的軍事實力。你經營的這塊殖民地就相當於大英帝國的領土。將來如果別人欺負你,國王是有責任派兵保護你的。

所以,你看,特許狀不是輕飄飄的一張紙,這背後是國家的信用、保護、甚至是暴力。只不過,國王暫時什麼也不用拿出來而已。所有這些都是面對未來的許諾。你可以把這張特許狀理解為一項完整的產權保護制度。受到保護的產權,為商人提供了可預期的未來,商人最看重這個,大大減少了殖民的不確定性,這就激勵了一批又一批英國人,前去冒險。不僅是在國內混不下去的窮人,要去北美找出路。就連很多富裕的鄉紳,小生意人,商人也上了船。

說到這,你就基本理解,為什麼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可以後來居上了。英國人的殖民策略,不是釋放國王一個人的貪婪,而是激活全民的慾望。不僅激活了全民的慾望,還用有效的制度把它整合了起來。

有一件事,你可能會覺得奇怪。英法兩國的軍力對比,向來是英國海軍強,法國陸軍強。因為英國是海洋國家,法國是大陸國家嘛。但是在北美殖民地,1754年到1763年,發生過一場七年戰爭,也是在英法之間打的。請注意,這可不是海戰,而主要是陸地戰爭。陸軍強國法國反倒是輸了。這是為啥呢?

看一下過程你就明白了。前面我們講,法國在北美主要是販賣動物皮毛的商人,法國殖民地最多也就10來萬人。而英國殖民地有多少人呢?200多萬人。更重要的是,這200萬人里,有90%都是有產權地的農民。這些人為了保衛自己的地,會拚命的。

所以,真正的仗還沒打之前,戰爭的勝負就已經可以看出來了。最後,法國在北美最大的殖民地,就是今天的加拿大,被英國奪取。英國的北美殖民連成了一大片,規模空前,大英帝國也進入了第一個鼎盛期。

講到這裡,你就明白,為什麼徐棄郁老師的這門課說,英國一手爛牌,可以實現後來居上了?表面看,是因為英國人善於建立制度。那徐棄郁老師還會帶著你繼續追問一層,什麼才是好的制度?

從剛才講到的兩個例子中,你可以看得出來,英國人建立的制度,背後都有一套共通的思路:

你要解決一個問題,通常的困難都是資源不夠,都是手裡牌太爛。資源在哪裡?既然不在你手裡,一定在兩個維度上有分布:空間上和時間上。所以英國人的制度就有這兩個特徵:

第一,你要想,我沒有資源,空間上的其他人有沒有資源?如果別人在解決自己的問題的時候,能夠順帶解決你的問題。那你就可以設計一項制度,彙集很多局外人的努力。別人的問題解決了,你的問題也就順帶解決了。

第二,你還要想,現在沒有資源,但是人是一種想像力動物,對未來的穩定期待和強烈信心,是可以激發起巨大的力量的。如果你現在不能給大家什麼,那你想一想,我能不能給一個可信的對未來的承諾,也許更加有效。

 

羅輯思維 2018-11-06/策劃人:林飛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