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始做私域吧:“加個微信,送你個化妝棉”
劉潤  2021-05-19(原文出處

 

 

有一次,我去長沙出差,到的比較早。

餓了,下樓去吃點東西。進了一個購物中心。 

偶遇完美日記。 

完美日記,是這三年異軍突起的一個美妝品牌。

雕爺說,一支300元的口紅,成本價一般不到30元。中間270元,都是舊渠道的交易成本。比如,廣告、代言、線下門店等等。

當完美日記用互聯網銷售口紅,大量減去交易成本後,居然可以把口紅的價格,做到60元。

60元 VS 300元。消費者不傻,完美日記的口紅上市後,就獲得了大量追隨。

走到門店里,仔細一看。很漂亮的店,東西果然很便宜,很多人逛。

但是,但是,成就於線上(互聯網)的完美日記,為什麽在線下開起了店呢?這麽便宜的口紅,怎麽付得起租金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最底層的邏輯:“銷售到底等於什麽”說起。

理解了這個,對我們理解完美日記在線下開店的邏輯,甚至是理解為什麽最近很多線下企業也開始做私域,都會有很大幫助。

 

 

1  銷售等於什麽?

那麽,銷售到底等於什麽呢?

銷售=流量× 轉化率 × 客單價×覆購率。

销售=流量× 转化率 × 客单价×复购率.jpg

簡單的回顧下這個公式: 

流量,是我能觸達的人數;

轉化率,是我能觸達的這些人中,有多少人會購買; 

客單價,是每個購買的人花了多少錢;

複購率,是這些購買的人,還有多少人會再來購買。 

這就是銷售萬能公式,有了這個萬能公式,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線下機構,無論是電商、還是店商,萬變不離其宗,都遵循這個邏輯。 

只是在這4個變量里,線下更擅長轉化和提高客單價;線上更擅長流量、和複購率。 

 

什麽意思? 

我們先說線下。

每個做線下生意的人,只要顧客一進店,我們就會給顧客提供各種服務。

如何熱情地打招呼;怎麽接過他手中淋水的雨傘;怎麽恰到好處地給對方端上一杯暖暖的茶水;如何通過穿著打扮判斷顧客適合什麽商品等; 

店鋪再大一點,我們還有可能在顧客的動線設計上大費周章。 

什麽是動線設計? 

就是把你最想讓用戶買,用戶也最有可能買的商品,放在用戶逛你的門店必經之路上。 

為此,我們還會給店員進行各種各樣類似的培訓。 

總之,這一切的目的,都是讓顧客對你產生信任,在你這兒買東西。 

那這些本質上是什麽? 

本質上都是在提高轉化率。

而且,買一件還不行,最好能多買幾件。 

買了條褲子,能不能再搭配個皮帶;

買了雙鞋,帶兩條襪子吧。 

買了碟醋,那你不考慮考慮,新上市的陽澄湖大閘蟹? 

這些本質上又是什麽? 

這些本質上是在提高客單價。

所以,提高轉化率和客單價這兩件事是線下特別擅長的,他們雇最好的銷售,做各種話術培訓,力爭讓一個顧客一進門,就能給拿下。

他們研究出了八萬四千種方法,門頭設計、研究動線、擺弄貨架、培訓員工等等。

本質上都是為了不斷提高這兩項能力(轉化率和客單價)。

 

 

2  流量和複購率

但是,這個公式里的另外兩件事,流量和複購率,他們(線下)卻不擅長。什麽意思?

原來線下企業房租一交,每日光臨的顧客數(流量)基本就定了,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而複購率呢,你說“歡迎再次光臨”,但顧客真的會再次光臨嗎?

不一定。

你完全都是失控的。你能做的只能是希望進店的人(流量)再多一點,希望顧客真的會再次光臨(複購率)。

你沒辦法管理。

但這兩件事,線上就非常擅長。

就比如,如何降低獲客成本。

互聯網公司有大量的工程師紮進去研究這個事,可能有八萬四千種方法。

同樣,互聯網公司辛辛苦苦獲得用戶,還會研究八萬四千種方法,用各種彈窗、提醒等方式,去促活、留存這些用戶,這些本質上都是在提高複購率。

所以,流量和複購率這兩個事,線上特別擅長。

 

 

3  可不可以四個變量都擅長?

那可不可以,這四個變量都擅長?

也就是,我既要流量、也要轉化率、也要客單價、還要複購率?

也不是不行。

怎麽做?

作為線下企業,你可以通過做私域的方法,讓你在本來就擅長的兩個能力(轉化率、客單價)之上,再疊加兩個能力:流量和複購率。

為什麽?

因為做了私域之後,流量、複購率你都可以管理起來了。

這樣,以前你付一次租金,顧客來一次,現在完全有可能,你付一次租金,顧客就完全屬於你了。

同時,你也可以像互聯網公司一樣,用各種辦法提高複購率。

這就是為什麽越來越多的線下企業開始做私域。

再舉個便利店的案例。

假設你家樓下有兩家便利店:A店和B店。

你去買運動飲料。

走進A店,找到了。

一看價格,天啊,貴這麽多。這不訛人嘛。

但仔細一想,你覺得也合理,畢竟在享受便利的同時,要承受一些更高的價格。

這時,你突然想到不遠處還有家B店。

這店離你稍遠,平時你去的不多。

但這次你決定去B店,看看。

在B店逛了一圈,找到了這款運動飲料,一看價格,發現和A店一樣。

哎。

算了,就買吧。

這時,店員突然對你說:“沒事,你今天少買兩瓶,周末這個牌子有特價活動。掃碼進群,可以搶。”

你一想,還有這好事,正好你需要,那就進群看看吧。

於是你進群後,當周就搶了兩箱。

然後,你發現群內不斷有各種特惠活動、新品推薦、拼團爆款。

當然還有一些與小區、街道相關民生信息。

很多鄰居也在群內,大家還經常聊幾句,以物易物,處理一些二手物品。

真是個寶藏群。

幾個月後,你會突然意識到,你已經很久沒有去逛A店了,即使他相對B店可能還更近一點。誇張的是,你在B店那個群里的消費金額,可能已經遠超你去店里實際消費的金額了。

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A店還是用傳統的方法,通過租金購買流量,然後寄希望於貨架陳設等提高轉化率、客單價的方法,提高銷售額。

可B店呢?

同樣是便利店,B店用微信群打造了一個承載私域用戶的容器,用這個容器收集了進入B店的私域用戶。

於是在這個微信群,這個私域用戶池里,B店就可以用互聯網上那八萬四千種方法,可重複、低成本甚至免費的觸達這些用戶。

這樣,你就可以通過做私域的方法,讓你在本來就擅長的兩個能力(轉化率、客單價)之上,再疊加兩個能力:流量和複購率。

 

 

最後的話

回到最開始,我在長沙,完美日記線下店的經歷。

在我在店里面閑逛的時候。

一個小姑娘走過來,對我說,隨便看,隨便看,今天掃一下二維碼,加個微信,還送一個化妝棉呢。

我立刻明白了什麽。然後上網搜。

果然。

現在完美日記,通過類似掃碼送化妝棉的方式,加用戶的微信。一共加了多少呢?一共加了幾百萬微信好友。

我的公號有140多萬用戶。每天可以發一篇文章。而完美日記有幾百萬微信好友,每天可以發(理論上)無限條朋友圈。

到門店來買一次口紅,也就是一次觸點。一個消費者一年也來不了幾次。但是一旦加了好友,進入私域用戶池,最終兵團化管理,這個觸點,就是無限次。

所以,對完美日記來說,開店的核心,也許不是賣東西。賣東西也重要,但也許主要複蓋成本就好。

開店的核心,可能是加微信,建私域。聽上去很不可思議,但是加微信,就是用一次觸點,換無限觸點。

新的零售時代,不是回到線下,而是回到線下後,把人拉回線上,拉進私域用戶池。

 

當線上、線下流量成本越來越一致的今天,誰能高效,獲得便宜的流量,就將獲得一種新的競爭優勢。

而所謂私域用戶,就是你直接擁有的、可重複,低成本甚至免費觸達的用戶。

這也許是,最近很多企業,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的企業都開始做私域的原因。

不然,那個完美日記的女孩,也不會加個微信,就會送我個化妝棉。

只是可惜,我用不到。

 

劉潤  2021-05-19(原文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峰哥 的頭像
    峰哥

    峰言峰語

    峰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